#第二课学习心得#(邱琳)
【课程主要内容】
复利效应——追求长期稳健投资效益,而非短期大起大落收益。
复利思维——1.鸡蛋不放在一个一个篮子里;2.寻找优质资产而非规模资产。
写作的复利式思维——通过一次写作带来多元化的回报,成为优质资产,使回报的生命周期延长,实现“一次性写作、可持续分享”的复利效应。
几种复利式写作:
1. 以质量为复利的写作(时间)
以文章质量取胜,干货、不蹭热点,长时间被人关注。
文章的质量(四度理论)——观点的高度、内容的深度、视野的广度、人文的温度。
防洗稿的建议
2.以分发为复利的写作(空间)
分发渠道——若干,如微信公众号、微薄
如何写?(1)提炼关键词;(2)搜对应话题;(3)
搜排名靠前网站。
3.以变现为复利的写作(时间+空间)
分享文字化→多元化输出(视觉、听觉)→最大变现复利
变现模式:
打赏、问答、流量、咨询、出版、培训、社群、广告、周边
4. 以人脉为复利的写作(链接)
如何链接牛人?
优质好文——精彩评论、扩散朋友圈
出版图书——优质书评、书友群、图书照片
网课——优质评论作业、朋友圈优质推荐、优质课后感
见面沟通——优质人物访谈文章
线下培训——朋友圈优质推荐、优质课后感
付费社群——朋友圈优质推荐、优质课后感、运营小助理
周边变现——产品深度用户体验报告
5. 以人设为复利的写作(风格)
坚持日更→输出有影响力的文章→维持强人设→保持频率
【对课程内容的感想】
作为经济学硕士,对复利很熟悉,在自己的投资中也充分运用,比如投资稳健的基金,获取长期可观的收益。以往更多地认为复利局限在投资领域,很少考虑复利思维可以运用在其他领域,就连写作都可以成为复利投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投资和写作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没有意识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内容为王”的时代,有一部分人是可以凭借高质量、高敏感度的文章,来吸引大众,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借助日趋发达的网络平台,实现多平台、多渠道传播,实现复利式写作(投资)。
秋叶大叔的分享,让我拓展了思维。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举一反三,而不是固定僵化的。学习和读书,都不是只听讲师或作者的,需要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这样学到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写作并不单纯是为写而写,它既可以是表达作者的所学、所思、所想,同时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促使写作者更加努力和精进,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这真的是喜欢写作朋友的福音!
【对课程内容的运用】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初步考虑在今后的写作中,采取“以变现为复利的写作(时间+空间)的模式。在尽可能保证文章质量(允许自己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的前提下,利用文字、音频、视频、微课、线下分享等不同方式,实现多渠道、多元化传播。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在相关领域内持续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这需要搭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框架式写作。大量阅读并补充知识体系的盲点、捕捉社会热点和焦点、勤练笔多出稿,这三点都是同时要去做的,在做的过程中去逐步达成。
后期可以考虑聘请小助手(兼职)来协助完成多平台、多元化推广和美化文章等事宜。相信如果有高质量的文章,这些实现起来不会太难。
【对人脉复利的体验】
因为幼时的家教,以及长期就职金融机构的经历,对信用/信誉较普通人有更深的认识。无论是对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都奉行“信用至上”的原则,有时候给人迂腐的感觉,曾经有人说我没有经济头脑。我想这是本性使然,就坚持吧!
这几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学习心理学和心灵成长、以及形象美学、仪态礼仪、性魅力的课程,自己受益良多,很愿意去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在严格遵守自己没有体验过的、没有好体验的、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课程绝不分享的原则下,坚持不懈地分享相关课程,慢慢形成一个人脉圈子——一群爱学习、爱分享、互相支持、共同成长的好姐妹聚在一起。很多朋友(特别是年轻朋友)透过一次次验证,越来越信任我的公信力和鉴赏力,只要有需要,她们毫不犹豫地购买课程。这为我带来一定的收入,支持我更多参加不同课程,更好分享所学,帮助更多的朋友。我想这应该算是老师说的“以人脉为复利”吧?
随着在写作营的训练,今后我会更多输出自己的东西,发出自己的声音,影响更多的人,建立更有影响力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