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此刻只想再刨个洞钻进去了。但转念一想,似乎又没有这个必要。
于是,他又恢复了冷漠的表情,眼神游离。他知道他没办法阻止得了母亲祥林嫂般的絮叨。因为他的母亲从他小学四年级起,就给他每一个班主任打电话,向他们诉说她的苦。他当然知道为什么,那一年爸爸与妈妈离了婚。从那时开始,他妈妈就变成了祥林嫂,逢班主任就把他们的家丑一件一件地抖出来。他仿佛被脱光了衣服,赤裸着,供人评头论足。所以他跟所有的班主任与同学的关系都不好。他们肯定在嘲笑他,所以他得躲着他们点。他曾经挣扎过,但没用,因为妈妈是个可怜的没什么用的妇女。他恨妈妈的软弱,但他更痛恨他父亲残忍。他有两个姐姐,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地方,他自然是全家人目光聚焦的点。一开始挺好的,但随着他父亲的生意越做越大,渐渐地,就不怎么回家了。他妈妈一个人管着三个孩子,妈妈有点怕爸爸,每次爸爸回家,都会与妈妈发生剧烈的争吵,家暴是常有的事。爸爸不仅打妈妈,还会打两个姐姐。终于,这种变态的生活在他读小学四年级时结束了——爸妈离婚了。但没想到更变态的生活从此开始。妈妈在这场婚姻什么都没有得到。爸爸有很多钱,有多处房产,可爸爸一间都没有分给她。孩子也判给了爸爸。但爸爸有一个要求,就是妈妈可以依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但必须要好好照顾三个孩子,他会给家用。而她妈妈居然答应了。爸爸偶尔会回来,一回来都是打骂妈妈,特别是在爸爸得知他在学校有什么问题时,爸爸会暴打妈妈,还会让妈妈与姐姐们跪下来认错。然后妈妈就会打电话给他的班主任诉说她的苦,求求班主任老师们要好好照顾教育她的儿子。以上是一则案例,同事提供。这个男生今年高一,已经患中度抑郁症,正吃着抗抑郁药物。
同事几乎每星期都会接到女家长的电话,叨叨絮絮一般两个小时。祥林嫂式地把她的所有不幸向一个不太相熟的孩子的老师倾诉。
男生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他已经关闭了心门,所有人跟他沟通均无效。他似乎看透了人性的丑恶,看透爸妈丑恶的嘴脸。听到同事的陈述,我心里堵得厉害。这个男生就当前来看,别人是拯救不了的。唯一的解药是父母的温暖。只有父母的爱才能温暖融化他那颗被冰封了心。但这味“解药”就目前来说,是没有办法拿得了。这对父母根本不懂爱,没有给过爱他,就连母亲也是把他当筹码。这些他都看透了。他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温度的家,这个家残酷冰冷。没有温暖,没有爱,长期受到情感的暴力,孩子直接抑郁了。没有父母的爱与陪伴的孩子,身体是长大了,但心理会生病。对于孩子来说,这世上最有用的东西就是父母温暖的爱与陪伴。2
没有父母的爱与陪伴,孩子的境遇很惨。譬如“留守儿童”。
今年3月份,重庆石柱县民族中学一名初一年级学生张某被发现在其校内寝室中自缢身亡。
据其同学反映,“他(张某)近日性情抑郁,流露出轻生倾向。”其亲属透露,张某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建筑工地务工,平时他和年近7旬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一份来自“光明日报”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里指出,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孩子的人身安全、学习、心理健康都会出现问题,心理问题尤其突出。
“留守儿童多经历父母关爱和照顾的双重匮乏。这种非正常成长环境给孩子心理、情感和精神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重庆家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苏小林说,有些承受能力差的孩子会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惨剧。一位关心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公益人士说:“对于孩子而言,精神的留守更可怕。‘情感饥饿’是一些留守儿童走向极端的原因。”
前两星期月测考试前,一高三班主任发现其班一个男生有割脉自杀的倾向。他安抚无效,让家长把其带回家了。
高三的他的成绩一开始是排班里前四名,后迷上一款游戏,不思学习,成绩急下降。每次玩完游戏总会哭,这是内疚的一种表现。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他班主任发现他的心理特别脆弱、敏感,有同学曾跟他开玩笑说他太小打架肯定打不过同学,他居然认真地说,打不过就抱着同学一起跳楼。
每次考试前,他都会晚上一个人留在教室里过夜。最近高三月测他又是这样的行为表现,老师同学发现他有割脉自杀的苗头,于是进行干预,后让家长带回家。
这位学生早前的种种行为的“异常”其实已经透露出他的心理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逃避、内疚、自责、自虐,心理问题这么严重了,却没有人帮助他,他一个人苦苦在挣扎。好可怜。这肯定是个缺爱的孩子!
我对这个案例有很大兴趣。一个有这么大心理压力心理问题的孩子,造成的原因绝不会仅仅是他自己的主观问题。
原来,这个男生的母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他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再婚。爷爷奶奶常常会有意无意跟孙子说一些“读好书才有出路,他是全家人的希望”之类的话。
这是一位严重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他从小失去母爱,没有母爱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他敏感、脆弱、自卑。他又是一位留守儿童,虽有父亲,父爱却长期缺位。有爷爷奶奶的关怀,爷爷奶奶却不懂爱他,反而无意识的长期给他心理压力。苦命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过程,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系,他们没有得到情感的滋养,就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
而且在性格方面,由于缺令安全感,会造成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更严重的会造成自闭症、精神病,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3
为人父母者,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世上,就要担起父母的责任。我们都想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让他们接受好的学校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与陪伴,即使物质并不那么丰富。
父母是一个需要成长的职业,父母也应当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精神比物质更重要。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孩子对父母的亲情需求。
如果缺乏我们父母的陪伴和爱滋养,孩子就会长歪,心理长歪了是很难再纠正得过来的。
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这时期父母的关注与陪伴十分重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也认为,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一生。我是认可这个观点的。古话就有说,三岁定八十。也许过于武断,但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不少育儿心理专家都认为,孩子婴幼儿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是安全稳定的,孩子得到父母足够的爱的,那么他们长大后就是一个心理健人格健全的人。
12岁是个分水岭。12岁前是一个胆小自卑的人,那么12岁后的他也就是一个内外敏感的人;12岁前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那么长后他(她)会是一个不懂爱,就会到处去找爱;12岁前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那么长大后就可能是一个性格极端的人……
缺少父母的爱与陪伴,不仅仅在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又告诉我们一个让人心悸的信息。一项表于北美放射学会年会(RSNA)最新的研究表明,那些长时间缺少父母直接照顾的孩子脑中的灰质会比较多,可能还会表现出大脑发育迟缓。研究人员对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由亲人代为照顾时间超过6个月的儿童进行研究。
研究对年龄在7到13岁之间的38名留守儿童进行了核磁共振测试,将结果与30名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年龄在7到14岁之间的儿童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对象的灰质体积进行了对比,还测定了两组对象的智商(IQ)来评价其认知功能。他们发现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较大,尤其是在情感大脑回路。因为更大体积的灰质可能反映了大脑的修剪和成熟度不足,灰质体积与智商的负相关表明没有父母的照顾会延缓大脑发育。这意味着,缺少父母的爱与陪伴,孩子可能智商也会出现问题。离开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丰满的爱滋养,孩子就会长成一个不健全的人。对于孩子来说,金山银山不如父母的爱与陪伴,那是孩子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如果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成长期,没有陪伴,没有给予爱,我们一生都会后悔不已。《圣经》上说: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很重要,信、望、爱!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世上最有用的东西,便是父母的爱与陪伴。这,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