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 甬城夜景
太阳悬挂在地平线的上端,眼看就要落下,可它毫不吝啬自己的光芒,把它们全都散在甬城各地。千里红霞铺满了四周,一座座高耸的建筑也染上了红晕,反光闪入了云层中,再往上看,云色由紫变橙、
变黄、变白,再渐渐流入蔚蓝的天,与天融合成了一片。
太阳终于下沉了,落在了地平线之下,一片片金色的云以及蓝色的天空慢慢被夜的黑色渲染。
这便是,甬城的日落。
日落之后,甬城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开始了它的夜生活。
天空是灰暗色的,没有一丝的亮光。马路上却是亮的,那是被盏盏路灯映照着,还有汽车车灯闪烁的光茫,以及一座座建筑散发的亮光。
书城旁的玉米楼,别样风姿,独具一格。说是“玉米楼”,其实就是一栋类似玉米造型的大楼,然后大楼外墙装上了一层类似电影的屏幕。上面有时是河塘的静态清雅,有时是大海中鱼儿嬉戏的动态活泼,有时是江南水乡的阴雨绵绵......
琴桥,桥中有像琴弦一样的独特设计。上面有弧线呈拱形,弧线上拉了一丝丝琴弦。夜晚,琴弦散发出幽幽明光,像一幅无比美妙的珍珠五线谱。再加上飞驰的汽车,如同一双双纤纤玉手,在弹拨琴弦,演奏着一首优雅的乐曲。
这便是,甬城的夜景,甬城落日落心头,夜景如梦永不休!
作业2 三打白骨精(描写加议论风)
话说这深山老林里有个白骨精,这白骨精披着一副绝世倾城面孔,但心肠毒辣,为达到冻龄、长生不老,可以不择手段。她的助手听说从东方来了个白面和尚,多年修道成功,只要吃了他的肉,便可使得主子永葆青春不老。
于是,她化成颦颦美女,摇曳生姿,挎着小篮子来送饭。八戒见了,已是骨头都酥了,“亲姐姐、亲姐姐”地扑过去了。悟空雪亮的眼睛,闪出一道亮光,光里现出白骨精的原型,原是一个白骷髅,极为可怕。悟空不由分说,举起金箍棒劈去。那妖精化成一股妖气,早没了踪影。
无奈,唐僧书读得太多,老眼昏花,又傻白楞,平日里连踩死一只蚂蚁都要阿弥陀佛个半天,对着悟空一顿责骂:“我今儿才知道了,啥叫猴急猴急。”
后来,白骨精又化作老婆婆,也被悟空识破,不再多说。
唐僧这书呆子这次忍无可忍,紧箍咒念了二十遍,痛的悟空满地满天打滚。
从打白骨精这件事情上,我想谈谈我对唐僧管理能力的看法:
一、唐僧领导素质的“硬伤”
不可否认,唐僧从能力上存在以下缺点:
一是能力不足。除了会念经,连“紧箍咒”还是观世音怕他拿不住本领高强的孙悟空教会的,可以说飞不得、打不得、跑不得,更不要说在降妖除魔这种技术活上可以对徒弟进行指导。有时候脑子糊涂还拖后腿。常言,不怕领导不会干,就怕领导瞎指挥。作为西天取经的领导,不能说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精,最起码大方向、原则性、常识性的业务水平还是要达到的,因此看来,唐僧的确存在能力上的重大欠缺。
二是管理方法简单,方法单一。在唐僧师徒这个团队中,唐僧对脾气大的孙悟空不会耐心做思想工作,几句话不对就简单粗暴实施惩罚念“紧箍咒”,好几次把孙悟空逼走。
三是社会知识缺乏、思维简单。心地善良是没错的,但连基本的逻辑常识都不太懂就有问题了。荒山野岭的突然来个老头、有个姑娘,只是从外表上看着“良善”就认为是好人,也不想想合理性。害得徒弟着急上火的,还顽固不化、固执已见,后来被妖怪拿了又只知道哀叹,第二回遇上依旧如此,不长记性。这样的领导,正如宋襄公坚持的仁义之战,怕是要害死人。
我以为,唐僧之所以能取经成功,幸亏有几位徒弟的不离不弃和绝世武功,虽然也颇费周折,但总算是圆梦了,唐僧还得好好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