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维尼翁,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和梵高匆匆神晤之后,简单用了午餐,我们便离开阿尔勒,赶往下一个旅游目的地——阿维尼翁。

这是本次欧洲之行的第9日。
到达阿维尼翁的时侯,已经下午五六点钟了,大巴车直接把大家送到了下榻的NOVOTEL NORD酒店。

从大巴车上一下来,我们的目光便被酒店对面百米开外的古城墙吸引住了。远远望去,那城墙古朴厚重,坚固结实,全部由石材砌成,带给人莫名的神秘感,城墙里围着的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城?

放好行李,顾不上旅途的劳顿,我们就急忙深入对面的古城一探究竟,因为天色已经不早了。

阿维尼翁(法语:Avignon)位于法国东南部,是沃克吕兹省的首府,也是14世纪罗马教皇的居所。由西蒙德·马蒂尼和马泰奥·焦瓦内蒂设计装饰的罗马教皇宫,看上去非常古朴。它俯视着这座城市、环城的城墙和12世纪遗留下来的横跨罗讷河的桥梁。在这座哥特式建筑下面的广场上,小宫殿和圣母院教士的罗马主教堂构成了一组特殊的纪念碑,突显阿维尼翁在14世纪基督教化的欧洲所扮演的突出角色。

请原谅我这异教徒对于阿维尼翁的无知,或许即便在天主教界,每一个天主教徒都知道他们的教都是在梵蒂冈。但所有的教徒未必知道在法国的南部罗讷河畔还有一座教都,它就是阿维尼翁。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直到1378年)。由于教皇的迁居,教徒们就把阿维尼翁作为朝拜的圣地。

阿维尼翁引人注目的景物不少,城墙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城墙是完整的一圈,总长近5000米,由大块方石砌成,坚固而厚重。城垛、城塔和城门都完好无缺。城墙建于14世纪,19世纪进行过重修,墙上雨水冲刷的痕迹凸显它的沧桑。城里街道不宽,有两排绿树相夹。漫步其间,不时可以听到路旁饭馆和咖啡馆里传出的杯盘相碰声,使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祥和的生活气息。城里的房子都是不怎么高的古建筑,有些墙上画着假窗。原来,从前阿维尼翁城里收税是按家里是否有钢琴、开了几扇窗户来计算,有的人家为了少纳税,建房时就少开窗,房子建好后在外面画上假窗。1995年阿维尼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迷宫似的老城小巷中穿行,仰视宏伟肃穆的教堂和教皇宫之后,当我们按照领队发送的地址寻觅到老断桥时,天色已经较晚了,此刻华灯初放,映照得古城墙更加厚重神秘。

由于古城非方非正,城内道路狭窄弯曲像迷宫,我们不知道酒店的方位和返回的路线,只记得酒店在城墙外不远的路边。于是我们灵机一动,从城墙外绕着城墙走,既能游览古城墙全貌,也能返回所下榻的酒店。

大约个把小时后,我们看到了酒店的招牌,估计此时我们也已经快要绕城一周了。

明天一早就要离开了,难忘的阿维尼翁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