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1

关于实用型的书,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理论性的原则会归纳出出色的行事规则。

2

实用型的图书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种旨在说明规则,例如烹饪书和驾驶指南;

一种旨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例如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巨著。

在阅读一本以规则为主的书时,要找寻的主旨当然是那些规则。阐述这些规则通常是用命令句,而不是陈述句,那是一种命令。但无论是哪种句式,你总是能认出一个规则来,因为它在建议你某件事是值得做的,而且一定会有收获。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这类实用书中的典型。如果你对这本书的实用性感兴趣,那你就是想要解决阅读问题,但除非你真的学到了什么,你不可能认为那些问题解决,消失不见了。这本书没法为你解决那些问题,只能帮助你而已,你必须自己进行有活力的阅读活动,这也是为什么老话说: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

在另一种实用型图书中,主要谈的是规则背后的原理。当然,其中的主旨看起来和一些纯理论性图书一模一样,但是,它们终究是不同的,因为,这类书要解决的,还是行动的问题——我们也因此要记住,在评断一本实用型的书的时候,所有的事都与结果及目标有关。

当你在阅读任何一种实用书时,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二是,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而此刻的你要知道,你对他作品最终的评断,是来自你是否能接受他的理论,与他建议的方法(即前两个问题的回答)。这完全要看作者能否凭借他动人的讨论方法来激起你的情绪反应,从而将你引导到他的结论上。这,正是实用书的特性:一个人必须要被说服,以采取特定的思想与行动。

总结: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

1.阅读之前,你这个主角准备好了吗?

阅读实用书之前,记住先问自己两个问题,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标?不管这本书,看上去让你如何热血沸腾,如何引起你的强烈情绪,你只需要保持冷静,你对这本书最终的判断来自结论,你是否支持他的结论和他建议的方法。

保持这样的阅读态度,你就有了对类似对抗商场里,对推销商品的抵抗力。保持适度的抵抗力是有益的,因为那样可以帮你挽救你的钱包。同样,对书籍保持一定抵抗力的敏感度,会让你在阅读中发现更多的价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

2.当你愿意相信作者,你该怎么做?

第一,请依然相信,之前看了那么多的阅读准则,在这里不会失效。还是请牢记,要思考作者的意图,他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为这其实是你的痛点,惺惺相惜时,你才能更好的解决现在正停留在你身上的问题。

第二,要知道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你知道作者的主张。不过,一定要明确记住,要找到作者想要你做什么,同时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第三,对书中的内容依然保持一定的质疑心态,问问自己,真实吗?当你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判断时,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第四,问问自己:“这本书与我何干?”即使你同意作者说的,也明白作者说的是对的,但是懒得去做,没有行动力,这其实是一个懒和拖延的问题。是病,得治!并且这并不是阅读本身能治的,如果不治,那就会慢慢的发展成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到阅读实用性书籍的效果。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1

要明确的是,想象文学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非教育,它在传达一种经验,而非知识。以娱乐为主的读物比教育为主的读物容易讨好,但要知道为什么能讨好则比较困难,因为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而想象文学则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因为企图不同,这两种不同的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

2

首先,我们讨论过很多主动的阅读方法,这适用于任何一本书。但在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中,适用的方法却不大相同。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积极主动的捕食者。而阅读想象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说那是有点被动的活动,或者说,那是带着活力的热情。记住,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表现,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我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其次,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因为目标完全不同,也注定这两种作品的写法必然不同。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在字里行间不能有其他的含意,任何相关与可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才行。想象文学则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就像注重逻辑的作者会用文字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一样。与此同时,想象文学还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重含意的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因此,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

最后,我们可以从想象文学中学习,从诗、故事,特别是戏剧中学习,但是那与我们从哲学或科学的书中学习的方法不同。论说性的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它们所指导的经验是我们已经有的或可以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论说性作品是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而想象文学则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

3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你必须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应该能一眼看出你在读的是哪一种作品。

●你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小说的整体大意也与作者面对的问题有关,而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就是想要传达一个具体的经验,所以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你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我们在前面谈过,诗与逻辑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因此在找出共识、主旨与论述时,所使用的规则也要有点变化。阅读小说时候的诠释规则:

●小说的要素是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语言、感觉及行动。这些都是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世界中的要素,这些要素就是逻辑作品中的共识。

●共识与主旨有关。

●想象文学中的活动,就是读者的参与感。

小说的阅读批评规则是什么?在论说性作品中,这个规则是:在你还不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评论一本书——不要说你同意或反对这个论点。所以在这里,类似的规则是: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的作品。

总结: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1.如何做一名小说的欣赏者?

对小说的欣赏,是从不批评开始。如果以传递知识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判断或者评价小说,那这个标准本身是遗憾的。当然,优秀的小说,也会让我们在文学之旅中感受到知识的传递和真理的召唤,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力量。对于小说,咱们不是研究科学,就以接纳的心,去体会其中的滋味吧!

2.阅读想象文学可以怎么做?

*先分类。这个想象文学是诗歌,还是戏剧?还是小说?有了分类的概念,你就会对应的启动已经建立在你头脑中的既有阅读指导思路。同时,学会分类,可以让你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省时又高效。

*概括大意。能说出小说大意的阅读者,是个很不错的阅读者,因为小说中有大量的情节,当你能说清这部小说的大意时,其实说明你已经记下来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了。

*发现书中的联系。你不仅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总结:如何阅读想象文学&故事?

1. 你还记得学习过的阅读想象文学的规则吗?

这个规则记住3个问题就好,第一,这本书的内容是在讲什么。第二,内容的细节是怎样表现的。第三,这本书的内容是真实的吗?也许你并不知道,想象文学更容易带领作者去去行动,也许是因为想象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容易唤起人们情感上的链接,有强烈的感染力吧。

2. 如何阅读故事书?

作者的建议竟然是快速的读,而且全心全意的投入去读。唯有这样,书中的人物,才能真正进入你的心灵。我们会跟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释放着自己的情绪。因为故事里总有太多我们的感情,对潜意识的渴望,所以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一部好的小说,可以极大地唤起大多数人潜意识需求。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前文我们已经谈过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这同样也适用于更广义的各种想象文学——小说、故事,无论是散文或诗的写法(包括史诗);戏剧,不论是悲剧、喜剧或不悲不喜;抒情诗,无论长短或复杂程度。

但这些一般规则运用在不同的想象文学作品时,就要作一些调整。因此在本部分,我们会提供一些调整的建议。

1 如何阅读故事书

第一个建议: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其次,请回答第一个问题,那也是阅读每一本书时要提出的问题——这整本书在谈些什么?除非你能很快读完,否则你没法看到整个故事的大要。如果你不专心致志地读,你也会漏掉其中的细节。

对人类而言,小说或虚构的故事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

因为小说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如果只是触及意识的层面,像论说性作品一样,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小说一样也很重要,因为它触及潜意识的层面。

在批评小说时,我们要小心区别这两种作品的差异:

一种是满足我们个人特殊潜意识需求的小说——那会让我们说:“我喜欢这本书,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另一种则是满足大多数人潜意识需求的小说。也许,后者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世代相传,永不止息。因为只要人活着一天,这样的小说就能满足他,给他一些他需要的东西——对正义的信念与领悟,平息心中的焦虑。我们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真实的世界是很美好的。但是在伟大的作品中,世界多多少少是美好的。

2 如何阅读戏剧

一个剧本是一篇小说、故事,同时也真的该像读一个故事一样阅读。因为剧本不像小说将背景描绘得清楚,或许读者阅读的时候要更主动一些,才能创造出角色生活与活动的世界的背景。

然而,其中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差异。你在读剧本时,不是在读一个已经完全完成的作品。完成的剧本(作者希望你能领会的东西)只出现在舞台的表演上。就像音乐一样必须能倾听,阅读剧本所缺乏的就是身体语言实际的演出。

要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因此,一旦你发现这个剧本谈的是什么,不论是整体或部分,一旦你能回答有关阅读的所有问题后,你就可以开始导演这个剧本,让文字中的大千万物生动起来,你的大脑便是你的舞台。

3 如何阅读抒情诗

阅读抒情诗的第一个规则是: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不光是现代抒情诗难懂。许多好诗用词都很复杂,而且牵涉到他们当时的语言与思想。此外,许多表面看起来很简单的诗,其实内在的架构都很复杂。但是任何一首诗都有个整体大意。除非我们一次读完,否则无法理解大意是什么,也很难发现诗中隐藏的基本感觉与经验是什么。

阅读抒情诗的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如果你朗诵出来,比较不容易略过那些不了解的字句,你的耳朵会抗议你的眼睛所忽略的地方。诗中的节奏或是有押韵的地方,能帮助你把该强调的地方突显出来,增加你对这首诗的了解。最后,你会对这首诗打开心灵,让它对你的心灵发生作用。

如何阅读历史书

1

首先,就事实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fact)与就书写记录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a written record of the tacts)是不同的。

其次,狭义的“历史”,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这也是“历史”的传统词义。

2

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性。”他的意思是诗更具一般性,更有普遍影响力。一首好诗不只在当时当地是一首好诗,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好诗,这样的诗对所有人类来说都有意义与力量。历史不像诗那样有普遍性。历史与事件有关,诗却不必如此,但是一本好的历史书仍然是有普遍性的。

如果你阅读历史的观点是设限的,如果你只想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那你就不会从任何一位好的历史学家手中学到东西;如果你真把一本好的历史书读通了,你甚至会扔开想要深究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念头。

总之,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第二,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3

在阅读历史时,我们也要像阅读论说性作品一样,提出基本的问题。因为历史的特性,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有点不同,所期待的答案也稍微不同。

第一个问题“写的是什么”关心的是,每一本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而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如果我们要把历史读好,我们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没有谈到的又是什么。当然,如果我们要批评这本书,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没谈到的是什么。一位作者不该因为他没有做到他根本就没想做的事情而受到指责。

第二个问题“怎么写的”,历史书在说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当然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一般的纲要架构因此决定下来了,用不着我们去搜寻。但是说故事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位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他将整本书依照年代、时期或世代区分为不同的章节?还是按照其他的规则定出章节?他是不是在这一章中谈那个时期的经济历史,而在别章中谈战争、宗教运动与文学作品的产生?其中哪一个对他来说最重要?如果我们能找出这些,如果我们能从他的故事章节中发现他最重视的部分,我们就能更了解他。我们可能不同意他对这件事的观点,但我们仍然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

第三个问题“写的对不对、好不好”,批评历史有两种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批评——但永远要在我们完全了解书中的意义之后——这本历史书不够逼真。也许我们觉得,人们就是不会像那样行动的。就算历史学家提供出资料来源,就算我们知道这些是相关的事实,我们仍然觉得他误解了史实,他的判断失真,或是他无法掌握人性或人类的事物。另一方面,我们会认为——尤其是我们对这方面的主题有特殊研究时——作者误用了资料。我们发现他竟然没有读过我们曾经读过的某本书时,会有点生气的感觉,他对这件事所掌握的知识可能是错误的。在这种状况下,他写的就不是一本好的历史书。我们希望一位历史学家有完备知识。

最后一个问题“这与我何干”,可能没有任何文学作品能像历史一样影响人类的行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过去所做的事,也经常引导我们作改变,尝试表现出更好的自我。因此,“与我何干”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实务面。

4

传记有很多种类型。“定案本”(definitive)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定案本的传记绝不能用来写活着的人,这类型的传记通常是先出现好几本非定案的传记之后,才会写出来。在写作这样的传记时,作者要阅读所有的资料及信件,还要查证大批当代的历史。因为这种收集资料的能力,与用来写成一本好书的能力不同,因此“定案本”的传记通常是不太容易阅读的。一本定案本的传记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就像从他本人的眼中所看到的一样。应该用读历史的方法来读这种传记。

“授权本”(authorized)传记又是另一回事了。这样的工作通常是由继承人,或是某个重要人物的朋友来负责的。因为他们的写作态度很小心,因此这个人所犯的错,或是达到的成就都会经过润饰。有时候这也会是很好的作品,因为作者的优势——能看到所有相关人士所掌控的资料。当然,授权本的传记不能像定案本的传记那样受到相同的信任,读这种书不能像读一般的历史书一样,读者必须了解作者可能会有偏见,这是作者希望读者能用这样的想法来看书中的主角,这也是他的朋友希望世人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授权本的传记是一种历史,却是非常不同的历史。我们可以好奇什么样利害关系的人会希望我们去了解某一个人的私生活,但我们不必指望真正了解这个人的私生活真相。

5

关于阅读当前事件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道。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要认识那位记者,而是要知道他写作的心态是什么。滤镜式的记者有许多种类型,要了解记者心中戴着什么样的过滤器,我们一定要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与任何一种报道现状的作品都有关。这些问题是:

●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他想要说服谁?

●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总结--如何阅读历史?

1.究竟什么是历史?

作者在这里特指历史具有更狭义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中比较正式的描述。作者还对史实作了难以琢磨的评价,因为历史,有些事过去发生的,有一些到现在还未结束。生活中的每一天,就是现在,也是历史啊。

2.阅读历史时有两个要点:

1)对你感兴趣的时期或事件尽量多阅读几种历史书。

2)阅读历史的意义不只是回忆过去,最重要的是了解人们行动背后的动机,只有清楚了这些,才能够将阅读历史为我所用。

3.阅读历史是要提出哪些问题呢?

*你就要关心这本书的主题,因为它标记作者记录这段历史的时间范围。

*仔细观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历史故事的。在整个章节中哪些是他最重视的部分,他的观点是什么?

*思考历史“与我何干”这个问题。特别是对国家管理者,阅读历史后采取行动力尤为重要,读懂历史真的很重要。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1

在这部分,我们只限定自己讨论两种形式的书:一种是在我们传统中,伟大的科学与数学的经典之作;另一种则是现代科普著作。我们所谈的往往也适用于阅读一些主题深奥又特定的研究论文,但是我们不能帮助你阅读这类文章。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很简单,我们没有资格这么做。第二个则是:直到大约19世纪末,主要的科学著作都是给门外汉写的。

要知道:阅读的责任,不是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而是去了解相关的问题。

2

科学史是学术领域中发展最快速的一门学科。在过去,科学历史家被认为是以研究历史为主,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拓展真正的科学领域。这样的态度可以用萧伯纳的一句名言来作总结:“有能力的人,就去做。没有能力的人,就去教。”

目前已经很少听到有关这种态度的描述了。科学史这个部门已经变得很重要,卓越的科学家们研究并写出有关科学的历史。其中没有一本真的很难读,你要做的就是运用阅读论说性作品的规则,而且要很清楚地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分析阅读的规则适用于任何论说性的作品,尤其适用于科学与数学的作品。

3

所谓科学作品,就是在某个研究领域中,经过实验或自然观察得来的结果,所写成的研究报告或结论。叙述科学的问题总要尽量描述出正确的现象,找出不同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你要注意作者最初的假设,放在心上,然后把他的假设与经过论证之后的结论作个区别。一个越客观的科学作者,越会明白地要求你接受这个、接受那个假设。科学的客观不在于没有最初的偏见,而在于坦白承认。

科学不是编年史,科学家跟历史学家刚好相反,他们要摆脱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他要说的是一般的现象,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则。

4

在阅读科学作品时,有两个主要的难题。

一个是有关论述的问题。科学基本上是归纳法,基本的论述也就是经由研究查证,建立出来的一个通则——能是经由实验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案例,也可能是长期观察所收集到的一连串案例。归纳法是科学的特质。

还有另外一些论述是运用演绎法来推论的。这样的论述是借着其他已经证明过的理论,再推论出来的。在讲求证据这一点上,科学与哲学其实差异不大。

5

数学其实是一种语言,拥有自己的字汇、文法与句法(Syntax),初学者一定要学会这些东西。学习新的书写语言,牵涉到基础阅读的问题。

我们所关心的是在科学作品中有相当多的数学问题,而这也是一个主要的阅读障碍。关于这一点有几件事要说明如下。

第一,你至少可以把一些比你想象的基础程度的数学读得更明白。

第二,如果你阅读数学书的企图是要了解数学本身,当然你要读数学,从头读到尾——手上还要拿根笔,这会比阅读任何其他的书还需要在书页空白处写些笔记。

总结:如何阅读科学

因为科学和数学更多的是一些科学论文的呈现,这些更多的是变成专家写给专家看的东西,受众面极其的小。作为普通读者,我们不可能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成为专家。

但是请别失望,我们即使是阅读一些流行的科普书,能够辨认出其中的好与坏,也就达到了我们阅读的目的,增进了我们的理解。

所以,阅读一些科普类读物的好处是,我们开始一步步走进科学了,同时与科学巨作相比,科普类的读物,只讨论了一点点实验的内容或者只包括一点点数学。这会极大的降低我们了解科学和数学的难度。

如何阅读哲学书

1

好奇,是哲学的起源。

哲学家提出一部分典型问题,是想要探索存在的特质与存在的领域。因为是问题,并不难说明或理解,但要回答,却难上加难。

哲学家会提的另一组问题不是存在,而是跟改变或形成有关。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会毫不迟疑地指出某些事物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也会说

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会改变的。它们存在过,却又消失了。当它们存在时,大多数都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其中有许多包括了质与量上的改变。哲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从注意事物的存在到注意事物的改变,并试着将存在与改变的关系建立起来。

我们所讨论的两种问题,区分出两种主要不同的哲学领域。第一组,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辨型的部分。第二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我们称这是隶属于哲学中实用的部分,更正确来说该是规范(normative)的哲学。

2

在西方传统中,伟大的哲学家们至少采用过五种论述的风格。研究或阅读哲学的人应该能区别出其间的不同之处,以及各种风格的优劣。

●哲学对话:第一种哲学的论说形式,这种风格是对话的,甚至口语的。首次出现在柏拉图的《对话录》(Dialogues)中。

●哲学论文或散文。柏拉图的徒弟亚里士多德也曾尝试过对话体,但未曾有遗留,相反,他的传世之作多为异常难懂的散文或论文。

●面对异议:中世纪发展的哲学风格,以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为极致,兼有前述两者的风貌。

●哲学系统化:这是由两位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与斯宾诺莎所发展出来的。他们着迷于数学如何组织出一个人对自然的知识,因此他们想用类似数学组织的方式,将哲学本身整理出来。

●格言形式:是由尼采在他的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中所采用的,一些现代的法国哲学家也运用这样的方式。

3

神学有两种类型,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与教义神学(dogmatic theology)。

自然神学是哲学的一支,也是形而上学的最后一部分。譬如你提出一个问题,因果关系是否永无止境?每件事是否都有起因?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会陷入一种永无止境的循环当中。因此,你可能要设定某个不因任何事物而发生的原始起因的别称。亚里士多德称这种没有起因的原因是“不动的原动者”(unmoved mover)。

教义神学与哲学则不同,因为教义神学的首要原则就是某个宗教的教徒所信奉的经文。教义神学永远依赖教义与宣扬教义的宗教权威人士。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信仰,也不属于某个教派,想要把教义神学的书读好,你就得拿出读数学的精神来读。但是你得永远记住,在有关信仰的文章中,信仰不是一种假设。对有信仰的人来说,那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而不是一种实验性的观点。

总结:如何阅读哲学

学习哲学,原来就是要努力回归孩子时代的心态。伟大的哲学家,总是能从生活的复杂中看出简单的差别,无比困难的事儿在他们眼中也就变得简单了。我们学习哲学家提问的时候,要有孩子般的单纯,回答却像一个智者成熟而睿智。

这些哲学家带着孩子气单纯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第一种问题是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就是思考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儿。

第二种问题是关于善与恶上好与坏的问题,这其实是哲学的使用部分,更准确的名称叫做规范哲学。规范哲学基本上关心的是所有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比如过上好生活或组织一个好社会,这就是所有人最普遍的共识问题。

读者需要花气力去研究作者的词义与基本主旨,换句话说,读者在阅读哲学是哲学书实用的方法,就像作者在写作时用的方法一样,除了思考,我们别无他法。

这种看起来有点孤独的方法,非常适合阅读哲学书。

这些看起来如同孩子般简单的提问,却是比任何人提的问题都简单而重要。同时哲学中最伟大的是,就是每个人必须自己回答这些问题,采用别人的观点,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在逃避问题,哲学就是解决自己问题的方式。

回顾一下之前,一开始我们谈的是如何阅读实用性作品。这与其他阅读不同的是,因为作者有特定的义务,是指同意了作者的观点后有必要采取的行动。接着,我们学习阅读小说及诗歌、戏剧等想象文学方面的阅读方式。最后我们讨论的是3种理论性的论说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科学与数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些基本分类常识和主要特征。

如果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社会科学放在了这个部分的最后一个场景出现,这意味着阅读难度的加深。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1

社会科学的观念与术语几乎渗透了所有我们今天在阅读的作品中。

譬如像现代的新闻记者,不再限定自己只报道事实。只有在报纸头版出现,简短的“谁——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发生——何时何地发生”新闻提要,才是以事实为主。一般来说,记者都会将事实加上诠释、评论、分析,再成为新闻报道。这些诠释与评论都是来自社会科学的观念与术语。

我们在谈论社会科学时,好像是在谈一个完全独立的学科。事实上并非如此。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都是组成社会科学的核心。此外,大部分有关法律、教育、公共行政的作品,及一部分商业、社会服务的作品,再加上大量的心理学作品,也都适合社会科学的定义。

2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多强调“社会科学作品”,而非“社会科学书”,这是因为在阅读社会科学时,关于一个主题通常要读好几本书,而不会只读一本书——即主题阅读,我们在阅读社会科学时,主要的着眼点在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上,而非一个特殊的作者或一本书。

总结: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社会学家在写作中所用的术语及隐喻加上字里行间充满深刻的情感,同时书中所引用的资料对我们读者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会让我们误以为这很容易阅读。

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社会科学的作品中,往往是一种混杂手法,不信你问一下自己,正如你不能轻易地回答出这部社会科学的作品到底写的是什么?

社会科学作品,需要我们运用主题阅读层次的方法,才可能有更大的收获。

这样看来,其实社会科学作品比其他很多作品更难阅读。因为我们都知道,经历了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后,我们才有可能进入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而这个层次的阅读恰恰很多是社会科学。

联系实际

一、道理都懂,为什么你不去做?

“听过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句电影台词曾经风靡一时,你是不是也曾煞有介事地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发布这句话,配上一张看似沧桑的背影图?甚至有不少人,拿这句话作为自己无所作为、不去努力的挡箭牌。

可你想过吗?为什么你听过这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眼下的生活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你听了道理,但只是把它当做过眼云烟,而没有真正去实施、去行动。

读书也是这样的。不论是教你如何做好一份精致寿司的书,还是讲述规则原理的文艺美学理论,这些实用性书籍都无法解决这本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的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而非阅读了一本书便可以速成的。

这就像我们在观看武侠影视剧时常常看到的画面:年轻武者在得到十几个字的武功真诀后,往往需要在山洞里闭关修炼,才能习得绝世武功。实用性书籍给出的规则、规律,正如那寥寥数字的武功秘籍,需要通过阅读者自身大量的实践方可领悟其中要义,并最终GET到新技能。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我们总会觉得阅读文学概论书籍后并没有什么用,写出来的文字依然无法令自己满意?正是因为我们在得到理论知识后,没有在实际操作中去实践、调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尚未出名时,每天在完成报社的日常写稿工作之后,还会写上十几页的文章,有时候甚至为了写完一个短篇小说直至天亮。

事实上,无论是来源于书籍的知识,还是他人口口相传的道理,如果没有经过我们自身的行动,将其运用到具体生活中,都没有意义。从知道到懂得,从懂得到实际操作,期间还隔着很遥远的距离。知行合一四字,说来简单,但若要实践,却并不容易。实践虽难,但很值得。

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长久以来,书都是被人们颂扬的对象,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如果我们完全相信书,唯书本是从,则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哪怕是实用性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保持冷静、自主的思考能力,而不是随波逐流。受到书中错误思想、信息的误导,远远比不看书的危害更大。《孟子》里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想必大家都对小学课本里的《长城砖》这篇课文有印象,文章里说,在太空里看地球能看到中国的长城。但事实上,从物理学与光学的角度来考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俯视地球时,发现确实无法看到长城。后来教材中便取消了这篇课文。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每一本实用性的书中都混杂着雄辩或宣传。的确如此,一本书,不论它的宣传语有多华丽、多具有煽动性,让人内心蠢蠢欲动,甚至热血沸腾,作为读者的我们都要保持冷静,在阅读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作者有着怎样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哪怕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一样需要对书中的内容保持一定的质疑心态,随时反问自己书中所说的是真的吗,并在有需要时及时去考证。要记住,浅尝辄止和迷信书中的一切,都是阅读中的禁忌哦。

三、为什么我们需要阅读小说?

大家喜欢阅读小说吗?

这个问题,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喜欢。人类需要小说,因为作为想象文学的小说,并不是为了说教或传播知识,更是旨在传递一种经验,使人在娱乐中能放松自己、获得经验,一旦小说能打动我们,就可称为享受;一旦我们在阅读小说中获得的经验刚好能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更是锦上添花了。

《解忧杂货铺》、《岛上书店》这两部想象文学精彩的故事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有趣贴心的话语,都仿佛一把精致的小锤子,“叮”地一声,砸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一根弦,带来无限遐思,将这些阅读经验运用我们自身的现实生活,也是一种学习和进步。

因此我们需要阅读小说。我们能够在这种表现力最强的文学体裁里,剥离开混沌杂乱的日常生活,跟随着故事主人公,经历另一种生活,带来别样的生命体验。阅读小说与观赏电影一样,都是延长我们有限生命的方式。

因此,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参与感”了,而不是纯粹理性的思考。当我们手中拿着《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中的某一本,我们不需要去探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否真的存在;猫头鹰是不是真的会帮我们传递信件;当我们看着故事《龙猫》时,也不用带着考究的心态去思考龙猫是不是真正存在。我们需要做的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宾至如归,仿佛亲临现场、身历其境,知道一切事件的进行,与故事中的人或物沟通。

所以,尽情地享受阅读小说的乐趣吧,在他人的故事里,获得滋养自己生命的能量,何乐而不为呢?

四、为什么我是一个无趣的人?

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说说以下人物的共同点:

马云、莫言、陈道明。

大家或许脑子里第一条想到就是:成功人士,名人。的确如此,从结果导向来看,这4位都是各自领域内的大神级的人物。但是,从评价人物特质来看,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充满了人格魅力。听过马云的演讲,读过莫言的作品,看过陈道明演的戏,都会被他们深深吸引。他们都是充满了人生阅历,都是有故事的人。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充满人格魅力的朋友,每次和他们相处起来,都感觉如沐春风。我们被他们吸引,不是因为他们有长篇的大道理、大智慧要给你絮叨,而是总有许多趣事和体会跟你分享。我们为什么爱听故事,喜欢有故事的人呢?

因为我们心的作用,主要依靠两把开关,一个是情绪开关,一个是认知开关

对于一个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绪开关的作用,我们叫做情感共鸣。

对于一个事物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认知开关的作用,我们叫做认知启发。

我们往往最容易被触发的是“情绪开关”,因为这是最直观、最有效的传递方式。而好的故事,就很容易打开我们的情绪开关,不需要费太多认知思考,就能够被打动、感染。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有这样的精彩描述:想象文学显然总是会带引读者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比起论说性的作品,有时候一个故事更能带动一个观点——在政治、经济、道德上的观点。暴君并不怕唠叨的作家宣扬自由的思想,他害怕一个酗酒的诗人说了一个笑话,吸引了全民的注意力。

人生如书。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说明你的人生里故事还不够,需要去经历,去体验更宽广的生活。大可以鲜艳地去看世界,因为人生最好的和最坏的故事都不会那么快到来。

五: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这个老古董

我们有句老话叫做: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有一段更接地气的描述: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过去所做的事,也经常引导我们做改变,尝试表现出更好的自我。历史会建议一些可行性,因为那是以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既然是做过的事,就可能再做一次——或是可以避免再做。

简而言之,我们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疲于奔命的应试教育、显示自己有常识,而是为了借鉴历史的经验,给我们现在的行为提供参考。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似乎是一个很空洞的话题,我该怎么从商鞅变法、贞观之治、洋务运动里面找到借鉴,这些都是政治家们的事情,一点都不实用。面对这样的疑问,《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提供了很好的解读:阅读历史的意义不只是回忆过去,最重要的是了解人们行动背后的动机,只有清楚了这些,才能够将阅读历史为我所用。�推荐《明朝那些事》不仅因为接地气的语言,更是因为他能够让我了解历史人物行动背后的动机,得到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讲的是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朱元璋,朱元璋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大家都主张先消灭力量弱小的张士诚,而刘伯温却主张先对抗实力强大的陈友谅,最终朱元璋支持了刘伯温的意见。

部下们都很不理解,因为柿子应该先捡软的捏,为什么要先去碰石头。朱元璋却很认真分析了局势和两人的性格:张士诚,两个字形容:器小。如果先打陈友谅,张士诚会坐等两败俱伤,所以他不会真心帮陈友谅。陈友谅,两个字形容:志骄。如果先打张士诚,陈友谅会举全部兵力来偷袭,到时候一定腹背受敌。最终,朱元璋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统一全国,建立了大明朝。

对于这段描述里面,最吸引我的不仅仅是明朝的创业历程,而是朱元璋对于竞争对手的性格分析:器小和志骄。这对于我们好好反思自己,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说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找到更好的自己。

六:什么东西被遗忘在了时光的角落里?

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放肆地吃自己最爱的零食、买自己最爱的机器人模型,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看自己最爱的动漫节目,可以...总之,有太多长大想做的事情啦!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觉得:要是能永远不长大,那该多好。因为,有两样最宝贵的东西,不知不觉被遗忘在了时光的角落里。

一个叫梦想。小时候,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出“梦想”这两个字。我的梦想是当外交官,你的梦想是当画家,他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梦想的颜色是色彩斑斓的,有红色的激情,紫色的梦幻,蓝色的浪漫,橙色的温馨...可是长大以后,梦想却渐渐说不出口,因为怕被嘲笑、怕面对的阻力、怕失败的代价、怕看到那个逃避的自己。童言无忌,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对于梦想是真诚而简单的。

另一个叫赤子之心,感觉是一个逼格很高的词。其实,我们小时候都经历过:带着天真、毫无挑剔的眼光观察世界、向世界提问。小时候,我们常常会缠着大人们问: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花儿是香的?为什么鸟儿会飞?为什么天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好奇心吗?还是有差别的。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将好奇心和赤子之心,做了一个精彩的比较:孩子是天生的发问者。并不是因为他提出的问题很多,而是那些问题的特质,使他与成人有所区别。成人并没有失去好奇心,好奇心似乎是人类的天生特质,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在性质上有了转化。他们想要知道事情是否如此,而非为什么如此。但是孩子的问题并不限于百科全书中能解答的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两个遗忘在时光角落里的东西呢?

因为遗忘了最初的梦想,我们终究没有成为梦想家。

因为遗忘了赤子之心,我们终究没有成为哲学家。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说到:很多问题从孩子的口中冒出来,就算不是智慧,至少也是在寻找智慧。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哲学来自怀疑。那必然是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的疑问,只是大多数人的疑惑也就止于孩提时代。

六:是什么停止了我们那颗赤子之心?

从托儿所到大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使孩子的问题消失了?或是使孩子变成一个比较呆板的成人,对于事实的真相不再好奇?有些人会觉得不再问那些简单无聊的问题,才说明你真正长大了、懂事了。

的确小时候问的很多问题或许无聊、或许简单、或许莫名其妙,要知道答案其实也很简单。

问题本身或许并没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是要发展出不断追根究底的心态,提出真正有深度的问题,这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们的头脑不再被好问题所刺激,也就不能理解与欣赏最好的答案的价值。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到惋惜的。

所以,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停止了我们那颗赤子之心呢?《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给出两个解答:

“或许是因为学校教育使头脑僵化了,死背的学习负荷是主因,尽管其中有大部分或许是必要的。”这是一个客观的解答,它承认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记住大量信息对于我们自身成长的必要。但是也指出了,负面影响就是,我们习惯了是什么,而渐渐对于为什么感到麻木,或许根本就没有精力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知识面的维度广了,但是深度、思考力、甚至沟通能力都产生了一定障碍。

另一个解答

可能的原因是父母的错。就算有答案,我们也常告诉孩子说没有答案,或是要他们不要再问问题了。碰到那些看来回答不了的问题时,我们觉得困窘,便想用这样的方法掩盖我们的不自在。所有这些都在打击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他可能会以为问问题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人类的好问从来没有被扼杀过,但却很快地降格为大部分大学生所提的问题:他们就像接下来要变成的成人一样,只会问一些资讯而已。”

最后,给成为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的朋友,一个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建议:我们不可能要求你,如何回答孩子们所提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提醒你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所提出来的深刻问题,正是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能够保留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又能成熟地了解到保留这些问题的意义,确实是非常稀有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也才可能对我们的思想有重大的贡献。

请为总有十万个为什么的ta感到骄傲吧,因为此刻的ta或许有最接近哲学家的特质。伟大的哲学家总能厘清生活中的复杂,看出简单的差别,只要经由他们说明过,原先困难无比的事就变得很简单了。如果我们要学习他们,提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也要有孩子气的单纯,而回答时却成熟而睿智。

七:就算是蜗牛,也要努力爬上金字塔

埃及胡夫金字塔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考古队对其进行考察研究时,也只能凭借直升机和吊绳的力量,才能攀上金字塔的顶部。

令人惊奇的是,考古队在金字塔顶部发现了不少蜗牛的躯壳。有人猜测,这或许是飞翔的雄鹰从地面上叼到塔顶享用的美味佳肴;或许是飞机等其他飞行物体遗落的?但种种猜测都随着考察的进一步深入而被否定。考察队发现,在金字塔的中上部分有蜗牛爬行留下的黏液痕迹,也有不少已经干枯的蜗牛躯壳粘在塔身上。原来,能抵达金字塔顶端的除了雄鹰,也有看似柔弱且缓慢的蜗牛。

这不仅是蜗牛和金字塔的故事,也是我们和读书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个很令人困扰的事实,就是在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书籍中有百分之九十九都对我们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太多的书籍都只能当做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用,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趣的资讯也不胜枚举,但我们几乎别想从中学习到重要的东西,因此对这一类书籍,我们也无需对其进行分析阅读,只需要扫描一下就可以了。

但对于那百分之一的书籍,尽管有时候它们显得晦涩难懂,但都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读——毕竟,通往书籍金字塔顶端的路途并不是那么容易和顺畅的,但很值得。

那么,你可能会问,哪些书才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呢?能不能提供一系列书目作为参考呢?对这样的问题,虽然本书的作者在书末也列出了书籍清单,但他更希望每位阅读者都应该自己去找出对你自己有特殊价值的书来,并在阅读中与这本书一起成长。

这样的过程很不容易。就像被认为是爬行速度最慢的蜗牛,在攀登金字塔的过程中,受限于自身先天弱势与不断往下滑落的艰难,什么时候才能爬到顶端?说不清。就先平日里还要兼顾课业与工作的我们,在攀登书籍金字塔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精力的限制,阅读好书的过程中也会有未知的难题在干扰,什么时候才能读有所得呢?说不清。

唯一可以被肯定回答的,就是我们可以像蜗牛一样,从不停止前行。Jay在《蜗牛》这首歌里唱着: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总有一天我有属于自己的天。

虽然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是雄鹰一般的人物,智商超群,生来即会飞翔,轻而易举就能飞到知识的金字塔顶端。但生活从来只负责打破幻想、给人沉重的行囊。但做一只认认真真爬行的蜗牛,没有上帝给的翅膀,依然有自己的努力和脚步,通过与自己较劲的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依然可以在生命的长河里留下痕迹。

八:你的逃生背包里会装哪些书?

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又古老的小测验吧——目的在于帮助你找出对你最有意义的书目~

假设你被警告即将在一个无人荒岛里度过余生,这个小岛与世隔绝,没有娱乐、没有资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图书馆,但你可以在开始这样的生活前着手做一些准备:带一些有实际作用的物品,以及十本书。

或许有的读者会问,做这样的测试有什么意义吗?

假如给你一千块,让你在不打麻药的前提下拔掉智齿,你愿意吗?

拒绝!

给你一万块呢!

 再次摇头。

那如果不拔掉智齿,你所有的书都会消失,以后也没办法再看书,你愿意吗?

拔!

这场对话,或许我们所做的假设永远不会出现,但在假设的情景里,在面对恐惧时,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什么东西才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不可失去的。

九:你曾是少年,或许,也将永远年轻

有一首歌《你曾是少年》,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你说永远不改变。它唱出了少年的执着与年少轻狂。这句歌词放在阅读这件事上,也是希望我们每一位读书人都可以保持少年时的热情与求知欲,无论容颜是否渐渐苍老,皱纹是不是爬上额角,都有一颗永远年轻的人,永不改变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永远年轻。

是啊,永远不要以年纪为理由来拒绝自己的成长。

人类的心智很神奇,我们的身体会受到限制,无法无限制地成长,在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力量巅峰,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状况只会越来越糟糕。但心智却拥有无限生长的能力,我们的头脑能够无限地成长和发展下去,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了增加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的力量。

但心智和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也只有萎缩这一条归途。要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和大脑,坚持阅读、不懈求知是必不可少的,千万别想着有捷径可走。

凯鲁亚克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也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永远在阅读这条漫漫长途上,在生活的嘈杂之外,在阅读的宁静之内,依然能被文字感动,保持内心的柔软与生长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籍繁多,阅读方法的本质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不过不同的书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在适当...
    shell苏寒阅读 965评论 5 7
  • 我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是以阅读小说等故事书为主,但我们真的会读小说吗?那些我们常常敬而远之的哲学和科学类书籍,要怎样才...
    锻红品阅读 575评论 1 11
  • 通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三篇以后,学到了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因为对于不同的书籍的阅读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作者列举了...
    周莫创客阅读 290评论 0 3
  • 【今日话题】 你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描述一下吧 ! 生蚝羊肉火锅: 生蚝鲜美,汤汁浓郁,搭配羊肉,在冬天可以补...
    好听的暖阳阅读 195评论 0 0
  • 今天又一次因为两个人的问题失控了,心里有太多的委屈得找个人说道说道了,如果没办法表达出来,我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小小小N阅读 1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