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 | 甘草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

甘草又称蜜草,被誉为“国老”是我国传统的药材, “十药九草”就能看出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并且被东西方人共同青睐。药材源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者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正如它的名字,它的味道是甘甜的,是天然的甜味剂。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它可是纯天然的甜味剂。甘草甜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80~300倍,甜如蜜。

【生长地区】我国应用甘草历史悠久。由于历代帝王建都中原,所以使常用的甘草资源耗用已久,原主产甘草的山西、陕西、山东及东北三省,现已绝迹或分布甚少,目前能提供野生商品药材的省区仅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的榆林地区等地。在春秋二季采挖后入药。

【形态】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七月开花,色紫而美花后结荚,有籽如豆,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

甘草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但是生甘草和炙甘草功效不同。

生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其一般规律可总结为∶其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热证、实证需清热时要使用生甘草,虚寒证需补益时则使用炙甘草。

【临床应用】甘草在临床上有生、炙两个炮制品种。将甘草干燥根茎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饮片,供入药者称生甘草。将生甘草饮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供入药者,称炙甘草或蜜炙甘草。甘草内服常用量为3~9克,但作主药使用时用量为10~30克。其用量大小取决于:大量30克以上缓急止痛并能解毒,中量6~10克益气补中,小量3~6克调和药性。

【化学成分】甘草酸、黄酮类、氨基酸、生物碱、多糖等。

【使用禁忌】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月经期间等都不适合服用甘草。在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明言,及甘草与大戟、芫花、海藻、甘遂属于配伍禁忌,不宜同用。

【配伍药方】

1. 治心气不足:炙甘草、生地黄、麦冬、党参、桂枝、阿胶。出自《伤寒论》

2. 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出自《伤寒论》桔梗汤

3.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出自《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4.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出自《局方》四君子汤

5. 治肺热喉痛,有痰热者:甘草(炒)6克,桔梗3克(米泔浸一夜)。每服15克,水一钟半,入阿胶半片煎服。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6. 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白芍药、炙甘草各12克。水煎去渣,分两次服。出自《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7. 治百药毒方:生甘草6克,生锉。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停冷。每服半盏,细细饮之,未效更服。出自《圣济总录》

8. 治畜禽水产慢性腹泻肠炎: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出自《山东华萌》华萌乐舒

此文章由山东华萌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整理归纳,欢迎留言评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芪,古名黄耆,亦名绵黄芪、戴糁、戴椹、草、百本、王孙。中医常用药。药材源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或内蒙古黄芪...
    山东华萌阅读 541评论 0 0
  • 1、甘草 甘草这味药很常用,可补虚、清热解毒、调阴阳、调和药物性味,相当于“和事佬”。在调和药性方面,70%的方剂...
    木木家阿苏阅读 20,064评论 1 22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原文】《伤寒论》: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一两15g(去皮)甘草...
    程道波阅读 10,632评论 0 3
  • 主治症状: 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胃虚寒之症,肝脾不和。夜间脚抽筋。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
    毛裤阅读 7,347评论 0 1
  •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草药 9.金银花 金银花,别名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鸳鸯藤、...
    旷山燕阅读 4,0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