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口罩,作用真是大

最近大家热议的话题中,“口罩”一定是最受关注的。

通过各种媒体,我们看到医学权威除了告诫大家尽量少出门外,也会叮嘱在出行时一定要记得戴口罩,疫情一线的医生需要口罩,普通民众需要口罩,药店里的口罩因此成为了抢手货,刚一上架,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

有人不以为意:

“一个小口罩,真的有用么?”

还真别说,小小的口罩有时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呢。

在历史上,口罩最初的作用并不是为了阻隔病菌,而是为了“遮面”,比如公元前6世纪的古波斯人就认为凡人的气息是不干净的,所以在进行宗教仪式时需要用布来包住脸。

而在公元13世纪的中国,元代宫廷里的王公贵族们在就餐时,为了避免那些侍者从嘴里喷出的气息影响到食物的味道,就会命令侍者一律用蚕丝和黄金线织成的丝巾遮住口鼻。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 波罗就曾在《东方见闻录》中对此做过记载:

“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这一段记载算是马可波罗所写的闲闻易趣,而接下来要说的却是一段让人觉得悲哀的历史。

欧洲早期的医疗行业是被巫师所把持的,当然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医术,所以在瘟疫流行的时期,真正的医生们就会奔走四处,去救治那些被瘟疫折磨的人,而巫师们却觉得医生的行为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就会对医生们各种骚扰和追打。为了避免遭到巫师们的报复,医生只好用纱布来蒙住自己的脸,以防被巫师们认出来。

(忽然想起现在很多明星为了避免被粉丝认出来,出门时也是这么戴口罩的)那么口罩是在什么时候被运用在医学上上的呢?

别急,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

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历史上也被人们称为“老普林尼”(这是为了区别他的养子小普林尼),是古罗马时期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博物学家,著有《自然史》一书,他曾经将动物膀胱用来捂住口鼻,以此过滤掉在粉碎朱砂石被吸入到人体内的汞硫化物粉尘。

这样的设计在当时算得上是相当先进的了,其原理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工业口罩。

到了中世纪,欧洲流行黑死病、霍乱等传染病,当时的医学虽然还无法对这些流行病病原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却普遍认为尸体腐烂导致空气中形成了具有传染性的“瘴气”是主要原因,所以医生们在外出看诊时,会在头上套一个鸟嘴形的面具,并在里面放上一些香料和草药,以此来病菌。

186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空气中存在有微生物,它们会使物质发生腐败,这堪称是一次伟大的发现。

在这之后,医学界开始实行无菌手术,对手术服、手术帽、手套、器械等都一律要求进行严格消毒的流程和规范,这一套流程和规范一直延续至今。

但在当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交谈也会传播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也会导致伤口患者伤口感染发炎。

直到1897年,另一位微生物学家弗鲁格才通过实验,证明了“从外科医生咽部和龋齿中可以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讲话时唾液内的细菌会污染伤口”。

从此,对手术中的医护人员又有了新的要求:

医护人员在施行手术时,应当使用可以遮住口鼻的消毒纱布口罩。

因为这项规定是由一位叫做米库里兹的德国外科医学专家提出的,所以这样的口罩叫做“米库里兹氏口罩”。

但是这种口罩十分简单,就是用一层或两层纱布简单地缠绕在脸部,不仅佩戴和拆卸不方便,而且也没有什么舒适度可言。

后来,一位英国的外科医生对口罩进行了改进,将纱布裁成长方形,再用铁丝在纱布之间架起了一个支架,这样纱布和口鼻就有了一定的间隙空间,佩戴起来更方便,而且舒适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呼吸也更加顺畅了。(不得不说,一线的人果然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但直到这时,口罩还只是一种医用物资,仅在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时使用。即便是东方,也是如此。

而真正让口罩走向大众的,是一战时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因为在当时还没有发明抗生素,所以这场流感造成了4000万人丧命,而死于一战的人是1900万。

为了抵抗疫情,各国都强制要求国民戴上口罩,红十字会和医护人员都为民众做了很好的示范。

在此之后,口罩在公众中普及开来,在重大疫情出现时,人们都会主动地戴上口罩,尽可能避免口鼻接触到病菌。

在这里还要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伍连德。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人的名字,但是他却为20世纪初中国的防疫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0年哈尔滨爆发了一场瘟疫,当时年仅31岁的伍连德临危受命,前往疫区进行调研,通过细致的暗访和缜密的解剖,最终判断引起这次瘟疫的是一种比普通更严重的烈性传染病——肺鼠疫。

于是在伍连德的建议下,哈尔滨实行疫区隔离,同时为了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伍连德还发明了一种用两层口罩拼接制作的口罩,叫做“伍氏口罩”,不仅是式样简单,而且材料也易获得,这种这种因地制宜、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口罩后来被各国专家所称赞。

最终,这次流行于哈尔滨地区的烈性传染病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控制,而在之后的东北霍乱(1919年),上海霍乱(1932年)中伍连德都尽己所能,将人员的伤亡降到了最低。

1935年,伍连德还被提名为当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候选人,足以可见国际社会对于他在治疗鼠疫中的特殊贡献的肯定。

小小的一方口罩虽然遮住了彼此的面容,却守护着所有人的健康,无论是曾经的“非典”,还是如今的“新冠”,口罩依然是民众抵抗疾疫的重要工具。

共同抗“疫”,口罩用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