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正应该拜师的是那些大佬背后的老师:书。
这几年知识付费大行其道,各种课程、各种读书营、训练营满天飞,好像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疯狂的报课,向各种老师学习,这样对吗?
我们为什么向那些老师学习呢?
因为他们的权威性、专业性。他们有的是某某集团的总监,从业几十年,从几个人的队伍带到几百上千人;有的是某某著名学府的教授,学历真实有效,研究成果受人推崇;有的是某某咨询顾问,服务过几十个著名公司,业界名声极大。。。他们这么厉害,我们这么普通,为什么不向他们学习呢?
那有没有想过,这些老师的知识和经验哪里来的?他们是向谁学习的?都说名师出高徒,如果我们找到他们背后的老师,是不是能收获更大呢?
有人会说,他们有老师啊,很多都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出来的,他们的老师都非常牛。那他们的老师又是向谁学的呢?他们老师的老师又是向谁学的呢?穷极到最后,相信一定是书。但书也是人写的啊!不错,书是那些非常资深的学者写出来,供后人研习的。
书和老师的区别在哪儿呢?
我觉着啊,书是作者的影子,ta把自己对一门学问的领悟用精炼的文字写了出来,让其能够一直存在。老师虽然可以教学生,但是精力有限,生命有限,一生中能亲自教授多少学生呢?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老师讲的有多少学生能完全掌握呢?书就不一样了,ta可以一直存在,你什么时候想学ta就给你讲讲,不想学就安静的等在那里。一遍学不会,给你讲一遍,一百遍学不会,给你讲一百遍,相信世上没有这么耐性的老师了。你买了100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100位名师,随时等待着传授你知识,想想都觉着过瘾啊。
我们再来想一个问题,我们如此好学,如此抓紧时间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从而获取更多资源,成为专家也就意味着你超越了95%的人,这个时候,你该向谁学习呢?
学生时代,我参加了两次3千米长跑,第一次我用的跑100米的方式,惨败,第二次我用的是跟随战略,跟着前面一个参赛者的步伐,他左脚我左脚,他右脚我右脚,过一会儿,如果感觉轻松就超越他寻找下一个跟随者。学习过程中大抵也是这个样子,当我们落后的时候有人可以跟随,可以向他们学习,但是当我们成为权威,已经没有现成的人物可以跟随的时候,怎么办呢?不学习就会地位不保,落后于人,如果落后了再找权威学习,那么如此反复,我们永远只能位居人后,这是我们希望的吗?那要怎么学呢?恐怕只有一个途径,向“书”学习。
现在很多人的学习方式是以老师为中心,丢弃书本,我认为这么做的话,虽然能加快你学习知识的过程,但是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总结归纳、探寻答案、验证调整这样的学习过程你永远也不会经历,而这些才是对于学习真正重要的,才是真正应该学习的。
那就不向老师学习了吗?
那倒也不是,我认为应该以书本为核心,老师为辅助,把老师当作解惑的资源,这样我们才能学的广,学的深。
听书时遇到这样两句话,我觉着非常深刻:
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遗文以得义,忘义以了心。(苏轼)
广泛的阅读才能做到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