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原则
1.开闭原则:
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Software entities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
类的定义是不可以修改的,这是对修改关闭,但是它的实例对象,可以改变系统的行为,这是对于扩展的开放。
开闭原则——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biancheng.net)
2.里氏替换原则:
基类的所有特性,都应该被派生类继承,也就是说,在软件系统中,把所有的基类替换成子类,程序的行为没有变化。
3.依赖倒转原则:
要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实现。
也就是说,尽量用抽象类中的接口实现,能用参数的用参数,这样可以适用于多用类型,不用每种类型都实现一遍。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其核心思想是:要面向接口编程,不要面向实现编程。
依赖倒置原则——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biancheng.net)
4.接口隔离原则: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如果不然,就要将接口拆分
二、设计模式
1、创建型模式:
工厂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工厂类;
抽象工厂模式:工厂的工厂。
单例模式:一个类创建的时候直接指定其唯一实例对象。
建造者模式:使用多个简单的对象一步一步构建成一个复杂的对象。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这种模式是实现了一个原型接口,该接口用于创建当前对象的克隆。当直接创建对象的代价比较大时,则采用这种模式。
2.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创建了一个装饰类,用来包装原有的类,并在保持类方法签名完整性的前提下,提供了额外的功能。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代理模式:我们创建具有现有对象的对象,以便向外界提供功能接口。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外观模式:创建一个类,该类提供了客户端请求的简化方法和对现有系统类方法的委托调用。
桥接模式: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是用于把抽象化与实现化解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变化。就是使用handle。
组合模式:对一组相似的对象,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
享元模式:共享对象元,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
3.行为型模式:
策略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给出不同方案。
模板模式:类的模板,函数的模板。
观察者模式:当一个对象被修改时,则会自动通知它的依赖对象。
迭代器模式:数组、链表的迭代器。
责任链模式: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例如发送msg消息,不同层级去处理它。
命令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发送不同的msg。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wps自动存档。
状态模式:一个类可以设计不同的状态,情景不同状态不同。
访问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
解释器模式:
全是概念性的东西,感觉很没用又必须了解,还不如直接看代码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