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映的影片《满江红》,观后给我印象深的,留存下来的,就是片尾的“满江红”这首词。不是全军复诵词的场面,而是词本身具有的气势磅礴、激励热血的这一气质感动我罢了。
影片以岳飞去世四年后秦桧与金国和谈的一段历史为背景。
因此,观看这部影片,需要了解一下靖康之耻。
概八百年前,辽尚存之时,金宋盟好。金灭辽后,金便与宋相持,由盟友变为对手。环境变化,时机成熟,金北下灭宋,将宋的两个首脑掳走,直接造成宋亡。靖康之耻后,幸免于难的赵构一路向南溃逃至临安,偏安一隅,是为南宋。与金是战是和?在这个时候,岳飞出现了。
大家都知道,岳飞最后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死时仅39岁,壮年。悲哉!
一直以来,人说起岳飞,无不痛恨秦桧,是秦桧害死了岳飞。不深加思考,我也是这样。
今此之际,似乎才了解了岳飞死的真相。
岳飞为什么会被杀?是看这部影片需要思考和了解的另一个问题。
据史料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岳飞功高震主,威胁赵构皇权。
2. 岳飞主张迎回徽钦二帝,威胁赵构皇权。
3. 岳飞掺和立太子的事务,威胁赵构皇权。
4. 杀死岳飞是与金国签订求和合约的必要条件。
5.违反了赵构的国策,赵构的国策是保半壁江山;而岳飞则一直立主恢复中原,甚至“直捣黄龙”。
6.岳飞在淮西军变的时候和皇帝闹不和,而在皇帝收归兵权之后,去守孝。
有人批,岳飞人生经验不够。死板,不会做人。批龙鳞的事怎可去做!
会打仗。但政治水平不行,不会看领导眼色,不能揣摩领导的意图,成为求和障碍。
果真是岳飞不开窍,愚笨致此吗?
试想,一个能统领大军,屡败强敌,治军严明,受部下百姓一致拥戴的头领,势非一般平凡之辈,岂有不明白为官个中玄妙。
因此我认为,岳飞的行为,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岳飞本人性格,价值观决定。他明白一切,知晓利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二,岳飞自身的利益、情感两方面需求,更偏倚重在徽钦二帝这边。而对赵构之徒恶之。这样说来,还是岳飞自身决定了他的言行,导致他最终的命运。
或许还有其三,是岳飞的忠。十二道金牌传来,不得不遵。唯上是命,植根于骨子里的文化观念,违逆不得。就算明白上命有误,对自己不利,也不得不从。那么,叫我看,这就是愚忠。我想起看《拉萨往事》,奴隶心目中,自己就是低人一等,不是不敢反抗,是思想上根本没有反抗这一条,以奴隶身份反抗主子是大逆不道。这就是奴性。愚忠,也具有奴性。作为人,不应该有奴性。这样说是没错,说得漂亮。但反奴性,去付之行动,也许不是人人能做到。
不论是什么原因,站在所在的历史环境,国家立场,岳飞抗金没错。至于与赵构唱反调,想直捣黄龙,迎回二帝,遭到赵构势力的反对压制,被陷害身死。这说的是,国家内部出了问题。这才是事情的根本。
外有侵略者虎视眈眈,内有分歧,不一致对外,不亡你亡谁?
历史上,这样的戏剧不在少数。远的不论,近看譬如清末八国联军肆无忌惮想要瓜分中国,太后王公一干人等舍了命的抱头鼠窜。再看抗战时期,蒋某人高喊攘外必先安内。要先清剿同类再抵抗入侵。为的是那般,不过为的是各人各自的利益。正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岳飞成为民族英雄,受人敬仰,实至名归。
想起那年在杭州拜岳王庙,庙院冷清。一角跪着的秦桧等三躯罪人,背负骂名,一副忏悔样。
在影片中,秦桧有表白苦衷的心迹。尽管是有充当赵构棋子的角色,但这样钻营的墙头草,奸诈小人,实该被世人唾弃。依我说,雕几具塑像跪在岳庙一角,真是污了清廉之地。
影片以追查凶手和丢失的信件为线索,牵扯出一干小人物,他们借此机会接近秦桧,要杀之而后快。
一开始,杀人的刀落声,人物的漫似滑稽表现,不使气氛凝重,又有插唱的炸耳豫剧,叫人反感。
金使被刺,密信失踪,追查凶手为那般?一是给金人交代,二是不使把柄落外人之手。这就让人好笑。
金人才是敌人。而事情发生后,这里展开了窝里斗。
以严肃的历史事件人物作背景,如此表现想搞笑贺岁,个人感觉有点滑稽。
幸好收尾还得当。原是想表达家国情怀。
且看秦桧探监时,张大亮刀动了手。一旁的孙均挣脱了枷锁,当时却不动手?后来借一只乌鸦的帮忙才杀掉秦桧左右手?两下时机对比,感到有破绽。
最后有机会杀,却不杀了。说什么留下来让其背负骂名?迫使秦桧背出岳飞遗言:满江红。由这首词才导向家国情怀的高潮,有点牵强。幸而词本身具有家国情怀的气质。要不然呢?整部影片搞笑,滑稽,正也不是反也不是。如果说,该影片成功,也不过是借了岳飞之名。
看时,影院总有几阵笑声,主要发生在影片前部。我所笑的,真正笑的,只有一次——一次啼笑皆非的笑,是在假秦桧背诵满江红之时。
背得行云流水,慷慨激昂,大义凛然。不得不说,雷佳音实演得好。人物的复杂心里、情感,通过背词,给表现了出来。虽然说是假秦桧,但莫不是有真秦桧内心的影子呢?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再恶,坏事干尽,受良心的谴责是在的。一个人得到了想要的世俗名利一切,但失去了良心这一样,便叫他永世得不到安稳。
感动的也有一处,是舞姬瑶琴与张大的爱情。具体表现在拨动的那一根弦,即在唱“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之时。我相信,爱情确实能感动我。在那生死时刻,男人理应在前,护着自己的女人。当看到自己的女人被糟蹋,是个男人都接受不了。此一点来说,莫不算是男人的一根软肋。但,当面临家国选择,孰轻孰重?身为当事人,也确实是纠结难以取舍。
由爱情,女人,再想到靖康之耻。靖康耻难中,女人没有选择,唯屈从。据史料称,自靖康之耻后,女人的贞洁观念增强,牌坊作证:宁死不屈。依我说,这也是男权的表现。女人真正的选择是什么?是从是死,都该由女人自己做决断。想到如今社会,相比之下,女人的地位可谓是天壤之别。应该说是社会的进步,文明的体现。作为人,不论男强还是女强,都以个人意愿为主,为出发点,这才是真正的文明社会。不过,这仅是我个人的天真。我的理想是大同,是乌托邦。
感动我的既有爱情,也是因这首词本身。录全词如下: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必去赘释,各人有各人的体会。
那天在丰渚园读到文昌阁楹联:
孝悌为心前贤垂典范,忠诚立世后辈仰高风。
写得真好!忠孝齐全。然,有句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亦为然。我的意思是,一个人没有那么伟大。既便是称作伟人了,成了名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人性的存在。之所以成功,各方面综合因素的成全。
又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读来漂亮,然,心存有疑,多为后人崇仰,舞文弄墨,掩盖了虚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