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8

中秋节一直下雨,虽然没有见到月亮,但还是要说中秋快乐🥮愿花好月圆人团圆。

丰糕里的红绿丝儿的是小时候的阴影 现在却成了八月十五记忆里最独特的味道。

卓卓爸爸聚餐喝了点酒,打牌之前路上给我开了视频,很小声的说了句“爱你”,我没听清楚,一直在问他说的什么,他又说了句“I love you”,内敛的卓卓爸爸,这算酒后吐真言吗?哈哈哈哈。

晚上跟卓卓看了电影: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可“一骑红尘”背后藏着怎样多少劳苦与心酸,普通百姓不知道,上层权贵不在乎。

电影《长安的荔枝》的故事,正是从这句流传千年的诗里,挖掘一段被忽略的古代“牛马”人生。跨越五千里路的一盘荔枝,连同背后无数百姓的血泪与万般劳顿,就这样被遗忘在权力的宴席上……多么讽刺!

一颗荔枝,照见了盛唐的腐朽,也照见了当代的迷茫;它诉说着权力的荒诞,更见证着人性的坚韧。

或许我们都是 “荔枝使”,在工作与生活的围剿中疲于奔命。但只要像李善德一样,守住心里的 “荔枝树”,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不算白忙活一场。

(以上摘自影评,以下为自己印象深刻的记录。)

1.“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为什么完成不了的事,一定要去做?这大概就是有权人的游戏吧,在他们眼里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是没尽心尽力。

2.李善德像极了网上所说的“小镇做题家”,一腔热血来到长安想为民做事,可他的正直善良不懂变通在其他人眼中便是愚蠢。也是因为他的两袖清风,历经十八年,东拼西借,终于在离长安最偏的地方买了房,有了家。但是也正是他的这种老实不讨好,才让他成了这次运荔枝的大使。

他被算计,落入狱中,杜少陵送他的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

"和光同尘"这个词出自《老子》,原文是"和其光,同其尘"。用大白话说就是: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要太过张扬,学会与环境和谐共处。

"雨露均沾"字面意思是雨水和露水要均匀地滋润每一寸土地。引申到为人处世上,就是要懂得利益共享,让每个参与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花花轿子众人抬"是一句非常形象的俗语。轿子需要多人一起抬才能平稳前行,这句话讲的是人际关系中的互惠原则——你帮别人,别人才会帮你。

3. “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一开始李善德刚去岭南的时候,官员没有人听他差遣。拿着方案回到长安的时候,各部门之间互相推搡,谁都不肯点头,必须这边那边同意才可以,被这种条条框框规律束缚着,像极了我们这些底层人去做事的情景。直到有了令牌,所有人看令牌行事,听从调遣,攀附权贵,无不充满嘲讽。原来,流程在权力面前根本没有用。

4.“右相要10丛荔枝,那就要准备30丛,层层加码,到了岭南这边就要200层。”像极了我们平时工作中,领导说8号之前完成,主任便说6号之前完成,到了部门,可能就通知4号之前完成。或者领导让准备3个证明材料,主任说为了保险准备5个,被安排下来的时候要准备8个甚至10个。

5.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虽然大部分人觉得事情不可能,李善德也没有放弃,他要把不可能的事努力变成可能,想尽办法去完成。大家看到了他的这种精神,奴人、商人、阿僮都被他感染,努力地帮助他完成这不可能的事。奴人的死我早有预料,可是看到的时候眼泪还是止不住,如果没有主角光环,李善德在这个地方应该也已经被杀了吧。

6. “荔枝与国家,不知右相心中孰重孰轻?”

送荔枝过程中,李善德看透了权贵们的虚情假意贪得无厌冷酷无情黑暗压榨以及底层人民的无奈与绝望,他心里百感交集。原本可以凭借这次机会平步青云,但他不愿意同流合污,于是他选择了质问高高在上的右相。

虽然一份圣上的李子保了命,却让他付出了流放岭南的代价,最后却也躲过了安史之乱。我们虽然不能左右他人,掌控局势,但我们可以保持初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