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其实是教你正确解读他人,解读自己,怎样与这个世界更和谐相处的学科,所以学点心理学也是每一个现代人的一个必备技能。
我并不是心理治疗师,这次跟随心理协会共读此书,其实是想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心理治疗师们的那层神秘面纱背后的真相。
心理治疗师的工作是引领心理患者走出自己的阴霾,那么他们本人面对困扰的时候,可以给自己治疗吗?他们的真实面相又是什么呢?
书中有这样一段:
“人们要比想象中的更不开心,其次,没有一个完全成长的人”。每个人,既包括治疗师也包括病人,都注定了既要体验生命的美好,也要体验其不可避免的暗黑的一面:幻灭、衰老、疾病、孤独、丧失、无意义痛苦的选择和死亡。
两位生活在圣经时代著名医治者约瑟夫和戴恩。约瑟夫深受朝圣者的信任,痛苦和焦虑在倾入他的耳内之后就像水消失在沙漠中一样。戴恩是一个伟大的法官和矫正者,他积极的干预和帮助来访者。他们作为竞争者工作了许多年,但从未见面。直到约瑟夫的心灵开始烦恼,坠入了黑暗的绝望,经常为自杀的念头困扰,他用自己的治疗方法不能治愈自己,于是他出发去找戴恩寻求帮助,约瑟夫得到了戴恩的辅导、照顾、教授。到了后来戴恩向约瑟夫坦承,其实当时戴恩也正陷于绝望之中,他也感到空虚和死亡,他也无法帮助自己,他也正在寻找一个叫做约瑟夫的伟大医治者。
所以呢,我们更应该把心理治疗师们看做普通人,他们也依然有自己无法疗愈的部分,或者我们应该意识到有些问题无解可能才是真相。
生活的本质其实是关系,与本书的观点不谋而合。
迟迟未解决的事和物,时间久了通常会让我们郁结于心或反应强烈,很多情况下,人们陷入绝望是因为他们不能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持久且满意的关系,人际关系上的心里治疗模型是以移除障碍人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为目标。
心理治疗不应是理论驱动,应该是关系驱动,处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处理当下情绪,协助来访者在此时此地的关系中,体验到不同于他已有关系的体验。
比如今年4月17日,发生在上海卢浦大桥17岁男孩汤某先跳车再跳桥的事件,当时母子二人发生了口角,男孩激动跳桥,后被确认死亡。我相信母亲必是爱孩子,但在此时此地中并没有展示出这种关系,男孩只是看到了不被理解以及对这种破坏性关系的极端愤怒,以及绝然的让自己毁灭。
所以,面对我们在意的人,深处体察他的情绪,是来源于哪份没有被满足到的需求,而困扰,也只能在互相支持的关系中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