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阅读之4:《乡土中国》之一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一部讲述社会分析比较的书,共有14篇论文,通过由具体社会提炼概念来从文化传递,家族制度等方面去分析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最难能可贵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写作的这本书,就不以先进落后这类词语来定性东西方文化差异,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可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在阅读核心内容之前,费孝通先生的治学方式是首先需要认识的"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这种启发式学习是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不局限于啃死书,而与东方私塾的强制灌输性教育相背驰,更多的强调学习双方的互动促进,所以在育儿教育中是可以借鉴,比如孩子学乐器时候,家长可以一起同步学习,而不仅仅做为一个旁观的监督者。

《文字下乡》一章中提到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即便是在城市里面,也依然保留了一些乡土社会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城市往往就变为了不礼貌的表现,比如进门敲门及通电话时候需要自报家门。而乡土社会中不流动是特性之一,孤立和隔阂是以群体为单位划分的,从而形成了地方性特色,这也是常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可靠解释之一。

对于信用一词,书中是以熟悉是乡土社会特性之一来阐述的,因为乡土社会下的信用不是基于契约精神,而是发生于对一种事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能性,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社会的原有结构被打破,新的秩序建立需要时间,所以这一阶段犯错成本极低而导致了不守信诺的情形出现,这一段引发的启示是在一个旧制度被替代过程中能否平稳过渡,降低摩擦将是重点,否则一旦高速发展迟缓下来,原本被掩盖的缺陷将会逐一暴露出来。

《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两篇可以一起读,首先阐述了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群都有其认知结构的盲区,也讲述了文字表现的局限性,比如我们会经常在群里面发一个表情来代表现在表述现在要说的话,而且一个表情的图像比打一串文字更直观的传达要表述的东西。

而有效的通过语言来交流往往是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也即是双方有着共同的经验及认知储备,用《欢乐颂》中的一句话来做注脚即: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但是做服务行业的往往无法规避客户对产品的认知层面偏差,这时候就需要站在客户角度去看待问题,所以能否客观的看待问题就成了服务质量保证的前提条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乡土中国》是一本7万字的小册子,但是对我来说,发人深省,字字珠玑。它阐述了很多概念,从文化,伦理,权力等多个维度...
    想做点输出的云宝阅读 13,195评论 0 20
  • (十一)男女有别 在看古代剧时,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忠臣哭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丹菡阅读 8,864评论 4 26
  • №1 导语乡土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代名词,它意指中国铺陈在土地上的广大农村。在传统中国,农村尽管是社会的基层,却是整个...
    冰叶Irene阅读 10,645评论 1 10
  • 我的老公住在山东省的一座小城市里,一座正在建设发展的小城,市区面积既不大也不繁华。 我的老公打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甘居清浅阅读 6,925评论 29 25
  • 《人生不过是从原点到原点》 文!微雨红尘 天气渐渐变冷了,不知道除了这冷冷的天气,还有什么也像这天...
    微雨红尘_929a阅读 4,7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