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常想起小时候跟母亲的对话,那应该是上初二的时候。我略带抱怨跟母亲说:长这么大我都没有坐过火车。母亲说:男娃娃以后有坐不完的车。那是我代表学校去参加学生运动会第一次离开小镇去县城,第一次离开小镇、第一次做大巴、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趴在桥上看着火车从脚下哐当哐当的走过。看着远去的火车我在想,它会走多远,路的尽头在哪里。也许那一次我就和火车、铁路和这个行业结下了缘。
高考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去哪里上学,我不知道有哪些学校,也不知道外面有多远,同学们问我的时候我总是说:我想走的远远的,越远越好。后来我上了大学,学校在兰州,从我们镇上出发坐大巴,坐火车,坐公交,兜兜转转转走了一天,我觉得这个学校还挺不错,以后父母就很难管到我了。在学校的几年里我知道了铁路这个行业,知道了火车跑起来需要很多的设备和系统,我们又近了一步。
毕业后就越走越远了成都、上海、哈尔滨、沈阳、南宁,人生是如此的得偿所愿,每天飞机、火车、出租车人生与车轮纠缠不清,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让我激动不已,一个人一个包一套工具,赶路、干活、三杯小酒满足了童年所有的幻想。母亲的话在这个时间段得以灵验,我觉得她真有眼界。
后来结婚了,母亲在一头,老婆孩子在一头,我在外面飘着,思念被这距离拉扯的生疼,飞机火车太慢又太贵,背包已经装不下烦心的事。我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做点养家糊口的事挺好。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后悔的药,6回头的路自然也是荆棘满地,我没有回头的勇气也没有撂下一切回去的勇气,所以生活就这样被拉扯着继续着。
再后来我回到了老婆在的城市,这里离母亲也近了很多,生活似乎美好了很多。工作依然没变还是以前的单位自然工作的性质也没有变出差还是主旋律,虽然距离由以前的几千公里变为了几百几十公里可以在日复一日的出差中我们的小家庭依然屡屡出现危机。有的时候我很怀疑自己处理家庭事务的能力,一样的工作性质很多同事把家庭和工作的冲突处理的挺好的,而我却始终不得要领。
再再后来老婆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我同意了,在我看来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在老婆孩子离开的那一年多里我的生活变的简单,非常的简单,出差出差去看老婆孩子或者回老家。路又回到了千里级别,一天天又成为了负担,我也不是铁打的一年多我变的很承重意志消沉最终身体出现了状况。
现在想来我应该是第一步就走错了,我应该选一个家门口的学校,然后找一个附近的工作,娶一个邻居家的姑娘,然后过着清淡的日子……但是我还是怀疑我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