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终会到来(相信未来赏析)

  相信未来”四字简洁干练,却向我们传达出了作者心中的那份期盼与坚定。他相信未来,相信无论经历过什么样的磨难,无论未来多么难以到达,无论路程多么令人心力交瘁,光明仍旧存在于未来,光明终会到达。

  本诗结构严谨,一咏三叹,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心路历程。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的时代;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历程。但作者不甘屈服,仍旧在“凄凉的大地上”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然后,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坚定的再次写下“相信未来”。食指用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诠释着他内心对未来、对光明的期待,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诗人不在乎人们对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算什么? 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作者也 的的确确的做到了民族的脊梁,将人们从混沌中拉回,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本诗写于1968年,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浪潮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在这样一个混乱、迷惘的年代,作者更多的不是对现实的无奈,而是对光明的期待,对未来的向往。作者与北岛,海子一样,他们都坚信:未来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未来是值得信任的!他们虽无丰富的物质世界,但精神世界十分充实,因此,他们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正如江青所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是的,现在是灰暗的,但未来是光明的,不要一味地将自己困在混沌的现实中,更要学会向前看,坚信光明,坚信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尼采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坚强,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
    白桦微观阅读 1,006评论 1 5
  •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在苍茫天地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总与我们随行。在人类淡泊内敛之时,广施恩泽让人...
    非有意阅读 463评论 0 0
  • 一 上周末,给儿子新买两个月的山地车被偷了,就在自家小区。 儿子很是心疼,我也很是气愤,看着有点失落的儿子,又到商...
    艺文小舍阅读 498评论 4 11
  • 海边 文:微笑 - 从海边回来 一些涛声粘在耳边 这个秘密,等回到城市以后 再告诉窗外的夜色 - 月色织出一条柔软...
    陈炎平_微笑阅读 2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