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笔记上

写在前面:

这本书读完后让我有一种发现了一个新世界的感觉。总算明白了为啥之前在知乎看人撕逼的时候总觉得两边都有道理了。为啥以前的自己总是被别人看法牵着鼻子走。

本书主旨

让读者学会提问(帮助读者成为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

何为批判性思维

在此书中将批判性思维分为了有意识、有能力、有意愿来提出关键问题三个方面。我粗浅的理解为:

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听取到他人一个观点时,不会立即赞同或者反对这个观点,而是有意识的去思考支撑这个观点的理论、证据等是否可靠,并且有能力提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来找出最佳的决断。

首先摆正心态

在很多面对面的交流中,一个人如果不停的提出问题,往往会被认为是在找茬。更甚至如果提出的问题让对方回答不了或者难堪,那么结局极有可能是以互相骂娘收场。

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提出关键问题,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的问题,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 我不是在挑刺或者为难对方,我可以以更委婉的方式来提出我的关键问题:比如相比于“你这个地方不对,你没考虑xxx”,是否用“我认同你的这个观点,但是有没有可能是xxx导致的能?”会更友好一点呢?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也需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别人的提问,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是在对我的观点的修正和补充。

第一到五章

一、先找到论题、结论以及理由

在提出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观点之中的论题、结论和理由。

  1. 论题:在本书中将论题分为了两大类
    • 描述性论题: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通常会以“xxx是不是xxx”形式出现)
    • 规定性论题: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通常会以“xxx应不应该xxx”形式出现)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两个论题分类中的关键字来寻找论题。另外论题通常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可以直接去这两个地方找一找。

如果你是与人面对面交流,那么不妨直接向对方问下“我们在讨论什么”。
同样的如果我要向别人陈诉我的观点,那么最好开门见山的把论题抛出来,或者以非常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

  1. 结论
    结论是作者希望我们最后接受的东西,所以至关重要。找错结论一切就白搭了。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指示词(因此、表明、所以等)来寻找结论,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论来寻找结论。
    如果是面对面交流,那么可以问一问“所以呢?”

  2. 理由
    在没有找到理由之前,我们无法判断一个结论的价值。只有足够强壮的理由支撑起来的结论才会足够的令人信服。
    同寻找结论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寻找理由,如由于、鉴于、研究显示等等。
    很多时候,一个观点中会有一个主要理由,然后会有其他若干理由来支撑这个主要理由,这样的理由可以称之为“支撑理由”。

案例(找出论题、结论以及支持理由):

公共游泳池有可能成为威胁健康的公海。很多公共游泳池并不能严格遵守卫生法,因此为水生细菌的感染提供了空间。研究表明60%的公共游泳池都不能保证水里的氯含量达到正常水平,任由游泳者感染疾病。很多游泳者在使用公共泳池以后就开始患病。

二、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林忆莲有一首歌叫做《词不达意》,非常好听, 而这首歌的题目也是我们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聆听别人的观点时常有的事。如果我们没有将论题、结论、理由中的关键词的含义明确清楚,那么我们对这个观点的评价有可能和作者原本的含义南辕北辙。当然也有很多人会选择故意使用一些模棱两可或者有多重含义的词来迷惑你,这也是我们要小心的陷阱。

通常我们要小心以下这些类型的关键词:抽象的(比如“平等”)、有歧义的(比如“见效”)、富有感情色彩的(比如“全球变暖”)。

我们尤其要时刻提醒自己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这些词有可能会激发我们感性的一面从而绕过理性的思考直接得出结论。比如当你看到“恐怖分子”这个词时你的内心可能马上就会产生“野蛮、疯狂、未开化的”等情感,而如果作者想要引导你往这个方向思考,那么此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所以当找到了论题、结论和理由后,停一下,找找关键字,确认自己和作者在这些关键字上没有歧义。

三、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表面的、明说出来的理由并不是唯一用来支持结论的想法,还有一些没有说出来的看法也同样的重要。通常这些没有说出来的看法是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些想法,可以称之为假设。有时候你会困惑作者是怎么通过这个理由得出这个结论,此时背后可能就隐藏着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假设。而很多高手往往会故意隐藏你不认可的假设来误导你,需要倍加小心。

本书中将假设分为: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 价值观假设是认为某些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比如“根本就不该建核电厂,因为核电厂里那些危险的核废料会污染环境”这个观点中作者就认为“环境保护比效率更加重要”
    还有一些常见的价值观冲突如“竞争-合作”,“媒体自由-国家安全”等。当我们找到了这些价值观假设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为何得出结论。

  • 描述性假设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相比于价值观假设,此类假设更加危险。因为价值观假设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而描述性假设则可能存在错误。当作者故意设置一个错误的描述性假设后,你有可能就会被引导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比如:

    20年后的偶遇,您在餐厅看到有人指责您的小学同学王林撒谎。您走过去,为他辩护,说:“王林是个诚实的人,因为他是我的小学同学。大家都说他从来不撒谎。”

    在这个观点中,用王林小时候的情况推断现在的情况,就隐藏了一个 王林在20年中都没有改变 这个假设。如果不去仔细甄别,很容就会被这个观点说服。

在网上有人将价值观假设描述为“认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将描述性假设描述为“认为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个也和前面说的论题分类非常契合,也很容易理解。

另外,个人觉得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你不认同作者的价值观假设,那么就有必要好好考虑是否还需要继续就这个论题和作者来讨论。毕竟很多时候争论价值观假设最后会以骂娘结束。

第一到五章总结

以上是本书第一到五章的内容,后面还有另外七章。在读完本书后,我将数的内容按此分为了两大部分内容。前面五章,我认为是本着一种客观、诚实的态度来重建一个观点。目的是为了后面我们能更清晰的去分析这个观点,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

以上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的掌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妈逼你结婚了吗?” 每当想起这一句话都很想笑,是苦笑的那种笑。可能这句话的关键词在于“结婚”,有趣在于“逼”,...
    植草人阅读 265评论 7 9
  • 她一个温柔的人——王佳雯 她给人的感觉,淡淡的却又不失温柔。嘴角常常上扬起美丽的弧度,目光常常凝聚出温柔的暖...
    七五班阅读 1,525评论 0 1
  • -1- 木兰溪畔五兄弟的故事,到我祖父那儿,还不算完结。 那时,兄弟中的老三已经在老二的帮助下顺利地从国民党军营中...
    一捧星辰阅读 46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