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中国汉字传奇24丨钟繇楷书盛世传承

第五篇  中国汉字传奇

24.  钟繇楷书盛世传承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末年,中华书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楷书是由隶书发展而来的字体。和隶书相比,楷书发生了几个明显的变化:楷书字形结构由扁平变成了正方,所谓“方块汉字”指的就是楷书。此外,楷书的笔画没有明显的蚕头燕尾,比隶书更为平直,写起来也就更加便捷。最后,楷书的字形比隶书更加简化。

方块汉字:篆隶楷字体对比

“楷”有楷模、标准的意思。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也就是正体书法,称为“正书”或“真书”。这种字体端正大方,登堂入室之后一举成为了汉字的标准。自魏晋、特别是有唐以来,大凡官方文书、科举试卷、诗文著录、典籍抄本、佛道经卷等,多用小楷写成,楷书在古代文事活动中,起着基础而又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魏时期的书法家钟繇,AI绘图

三国曹魏时期的钟繇(yóu)是书法史上第一位楷书名家,被后人称为“正书之祖”。 这位钟繇可不是一位简单的书家人物。他聪慧过人,文武双全。汉献帝时期历任尚书郎等职;后被曹操委以重任,镇守关中,功勋卓著,晋升曹魏相国。他平河东,收抚南匈奴,是曹魏的开国功臣。曹丕称帝后,任廷尉,迁升太尉和太傅,位列三公之列。魏文帝曹丕在一次退朝后对旁人说:“这三公,都是一时的伟人,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在《三国演义》、《军师联盟》等现代影视剧中,都有钟繇的形象出现——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与古画中的文人形象大相径庭。

钟繇影视形象

在中国书法史上,钟繇与王羲之合称“钟王”。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钟繇。钟繇书法中最有名的是楷书,他写的楷书并非为了要“创作”一幅作品,其实就是“日常书写”的公文,留传下来就成了“作品”,可惜至今没有保存下他的哪怕是一件真迹。钟繇的代表作是《宣示表》,代表了楷书“起源”,字体宽博浑厚,点画遒劲显朴,笔画雄健有力。但一般认为,这幅字是根据王羲之的临本摹刻的。

钟繇《宣示表》 北京图书馆宋拓大观帖本

钟繇另一幅《荐季直表》刻本,书于魏黄初二年(221年),是他向曹丕推荐自己的友人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其中大多字是拙拙的,有人甚至说是“萌萌的”。 钟繇的时代正是楷书演变的过渡时期,所以他的楷书既带着一点隶书的感觉,又带着一点行书的感觉,但总体来说是楷书。

钟繇小楷《荐季直表》

钟繇之后,最有名的是楷书四大家。他们是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还有元代的赵孟頫(fǔ),分别为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的创始者。在四大家中,有三个都是唐朝人,唐朝重视楷书,取用官吏要求“楷法遒美”,足见唐朝的盛世传承是楷书发展的高峰。

初唐时期的书法家欧阳询,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他聪敏勤学,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三夜才离去。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AI绘图

欧阳询的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他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有“天下第一楷书”之称,呈现方严峻整之势,但没有死板僵硬感,在平整中追求险绝,富有灵性跟意趣,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柳公权是唐朝中期的著名书法家和诗人。长期官居侍书,共历仕七朝,最后才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小时候,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夹着一支大笔写字,挥洒自如。他感到自己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老人为师。老人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矾染涝池墨,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牢记老人教诲,发奋练字,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

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柳公权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柳公权书法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柳公权“柳体”楷书《玄秘塔碑》(局部)

楷书大家颜真卿的故事最为动人。颜真卿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颜真卿一门忠烈,他堂兄叫颜杲(gǎo)卿,是安禄山亲手提拔的常山太守。安史之乱时,颜杲卿举兵讨贼,后来城破被俘,安禄山把他捆在天津桥的柱子上凌迟处死。到了颜真卿的晚年,李希烈在汝州造反,朝中奸臣陷害颜真卿,让他前往招抚。颜真卿毫不犹豫地出发。最后,颜真卿也被李希烈派人绞死,临死前骂贼不止,和兄长一样壮烈殉国。他遇害后,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去世时是76岁,已是风烛残年,却爆发出刚强的气概。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书法如其人,他自创“颜体”楷书,刚健遒劲,严谨端庄,对后世影响很大。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评价颜体书法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就是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的楷书作品,它是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书家案头必备碑帖。

颜真卿书法《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多宝塔碑》,西安碑林

需要指出的是,颜真卿的颜体楷书后来在宋代活字印刷中演变为宋体字,沿用至今。它非常巧妙地、合理地把中国书法楷书的本质特征,用刻刀及传统印刷术的形式反映出来,并得到中华民族的认同。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在电脑网络时代也大放异彩。

印刷版宋体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