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小贩到书法家的华丽转身,他是怎么做到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约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蹲在人行道上,手拿着大号的毛笔蘸着清水,在青砖上练字。

马路上停着一辆三轮车,上面摆满西瓜、桃子等一些时鲜水果。老板就是那个蹲在地上练字的人。

和他的三轮车对直的那家叫“金剪子”的理发店就是他们家的。

他的妻子开店,他自己做小生意。他们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也蛮幸福的。

他的妻子手艺好,人长得也很妩媚,待人也蛮亲切。

我也常去理发。

那次理完发出来,正看到他在地上练字。我仔细看了看,字迹流畅,笔锋冷峻,看着很不错。

于是我赞叹:啊,写的真不错。

他淡淡一笑说,哪里哪里,就写着玩呢。

他家的理发店就在我们家附近,所以总是看到他在练字。

他练字的时候,人们可能不说什么。他不练字了,人们反而会问,哎,那个人怎么没练字?

在人们的记忆中,那曾经是一道很励志的风景。

为此我还曾经和老公说过,他说如果此人一直坚持练,说不定真能出成绩呢。

后来,我们就搬家了。

虽说我们住在一个小城市,但如果不刻意联系,有些人也就渐渐的淡忘了。

比如,这个草根书法家。

一次,下班回家,老公给我一张名片。让我猜是谁?我拿过一看,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头衔太辉煌了。我苦思冥想还是猜不出。就说不知道,老公呵呵笑着说是那个曾经在地上练字的人。哦,我才想起来,他现在已然这样成功了吗?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我感叹。

后来就听说,他离婚了。她的妻子和一个有钱的老板跑了,并且带走了女儿。而离婚的原因就是嫌他窝囊,挣不来钱。

他的世界就剩下了笔和纸。他依旧练字。有空就在练字。

再次见面,是在商业街一条街。

那是敦煌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敦煌当地特产以及最具敦煌特色的工艺品玲琅满目。在旅游旺季,往往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非常喧闹。

他在喧嚣的街上,摆着一张小桌子写字。我踮脚看,他写的是一个龙飞凤舞的龙字。观看的游人很多。也有附庸风雅买回去做装饰的。

本想搭话,看他太忙。也就走开了。此时的他,已然留了长发。一看就是搞艺术的。可能他已经不再卖水果了,而是专心写字了。

今天下午,在文化馆召开敦煌文联2016年度的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我又见到了他。

他的脸上有了岁月的沧桑。似乎也更沉稳了。

当他站在领奖台上,展开笑颜时。我脑海中出现的是那个曾经在地上练字的身影。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真的是功不唐捐。他写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了一块砖,慢慢建造起他的书法大厦。

当散会往外走时,正好碰到他。我笑着说,刘老师,祝贺哈。他笑着说,这个情是领的。

然后我又问,刘老师,谈谈经验,写的这么好是怎么练成的?

他说 ,哪有什么经验,不过是一直写而已。自从十年前下定决心专心写字,就每天清晨4点起来练字,雷打不动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哦,你太厉害了。

哪里是厉害,不过是生活逼的。

一句话,道尽了所有的辛酸。

出了会场,我们就挥手再见了。

回来的路上,想着他的人生经历,我很是感慨。

其实不管干什么,只管埋头干就行了。

总有一天你所喜欢的东西,会给你巨大的惊喜。

就如同这个平凡的草根书法家,可能并不起眼,但是,他练就的书法成就了他。

钱会丢失,人会离开,但我们所练就的本领会跟随我们一辈子,绝对忠诚,绝对可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