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雨中泰陵游记
文|一世福缘
泰陵,是清世宗雍正皇帝及他的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的合葬陵墓。位于河北省易县。
七夕节前夕,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我们一行八人来到了清西陵。青山环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雨中的皇家陵园别有一番风貌。
与其他地方的导游不同,西陵的女导游仿佛邻家姐姐,亲切温和,娓娓道来。清西陵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另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一共14座陵墓。而泰陵是清西陵当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没到泰陵之前,印象中的雍正皇帝是电视剧《步步惊心》里那个清瘦,不善言辞,外冷内热的四阿哥一一后来的雍正皇帝;是《雍正王朝》中那个勇于“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千古一帝;是历史书中那个勤政、亲贤的帝王形象。我对泰陵的游览充满向往和期待。
站在泰陵景区前面,我心中的震撼和感慨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占地8,47公顷的泰陵全貌虽然不能一览无余,但是皇家的威仪,大气,已是让人们深深感触到了。
谁说岁月无痕?始建于1730年的泰陵,距今已经287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柱,一草一木……都在无言地倾诉,都爬满时间的脚印。
五孔石拱桥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筑,桥下是著名的易水河。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的易水,易县也是荆轲刺秦王的地方。导游说,按照古代风水学,墓地正是应了那句“背靠山,脚踩川”。
五孔桥北,有巍峨高大、雕工精美的三座石牌坊,一座居中横跨中间的神道,两座分列左右。
迎面是威严的大红门。大红门是西陵的总门户,门有三洞,设东西便门各一。这个大红门是86版《西游记》部分外景拍摄地。唐僧西天取经,唐王为其送行和迎接四众归来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唐王就是站在这里从地上捻起一撮土放进酒杯,说:“宁爱家乡一捻土,勿恋他国万两金“。御弟玄奘从这里踏上漫漫西天取经路……
走过大红门,宏伟的建筑群赫然映入眼底。前行的脚步踏过方形青白石铺成的神路、大青砖铺就的场地,久经岁月的剥蚀,结实的青白石部分已有裂痕,有的石面已经剥落。大青砖面许多凹凸,放眼望去,雨中宽阔的广场仿佛波涛粼粼。
过了圣德神功牌楼,是清西陵最大的一座桥一一七孔石拱桥和石像生。这些石雕动物精美异常,栩栩如生,排列神道两旁。走过龙凤门,神道碑亭,隆恩殿,泰陵后寝院的方城、明楼、宝城宝顶……殿内陈列着雍正皇帝穿过的朝服,用的玉玺,批阅过的奏折。一件件展品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时光深处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曾经有这么一个生命同样在这个世界上精彩地活过。他的爱恨情仇,他的喜怒哀乐,成为那个时代的脉搏。
一个个关于雍正的故事传说,使这个历史中的人物在我的脑海中渐渐鲜活起来。爱新觉罗.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其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康熙三十七年封为多罗贝勒,时年二十岁。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和硕雍亲王,时年三十一岁。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祯继皇帝位。时年四十五岁,第二年改元,年号雍正。历史中的雍正皇帝有着很多疑团。比如:其父康熙的死因,比如雍正的继皇帝位……
雍正执政后,推出了“摊丁入母、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朝庭内部党争、挤压的政策,触动了相当一部分有权势人的利益,传出了雍正“毒父”“改遗诏篡位“等一些非常不利于雍正的民间野史传闻。民间传说雍正毒杀了其父康熙,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实际上史官记载诏书是非常严谨的,古代也没有简化字“十”,这种传说是没有依据的。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不但非常勤奋,而且颇有才华,可谓是才华横溢。他写的文章《大义觉迷录》回肠荡气文笔犀利;他批阅的奏折言简意赅,观点高屋建瓴。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这位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圆明园自己的御案旁,卒年58岁。
漫步环绕宝顶的围墙,宝顶下安眠着雍正皇帝和他的一后一妃。古松静默林立,覆盖着宝顶。雨水在松枝上凝出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无声滴落……
游览完毕,走出西陵。回首处,雨中的泰陵一片静逸。曾经的金戈铁马,曾经的轰轰烈烈,曾经的苦难辉煌,最终都归于一抔黄土。留下千古故事,任凭后人评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征得本人授权,并标注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