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妙笔何时生花

        最早听到教师专业写作这个提法,是2008年观摩余映潮先生的课例《记承天寺夜游》时听先生谈到的。听了只是听了,到底该写点什么,怎样用文字记录教师生活,还是啥都不懂。只是大略地读了读于先生的专著——《余映潮讲语文》,书中谈到的一个细节,估计是一辈子不会忘掉的,当时就年过花甲的他冬天带着手套敲击键盘到深夜,这是何等的勇士啊!

        走过一段路,总要留下深深浅浅的印痕,或在心间,或在笔端。2010年10月,在听了一节心理健康课之后,我的写作欲望到来了。课堂上的诸多环节引发了我的思考:公开课究竟该是什么模样,是学生一味的对答如流,还是故设障碍?联想到平时看到的各种公开课和读过的一些文字,写下了《公开课应摒弃表演,还原真实》,短短的千字文发表了!“发表”作品给了我很多的欣喜,写作的动力也奔涌而出。

        以后的日子里,教育故事、随笔写了一些,学生习作指导写过,教学论文写过,童谣编了一箩筐,小诗写过一两首,甚至想用班级叙事的形式记录语文课堂和班级管理中难忘的瞬间。这些美好的写作愿望,不能说没有落地,有几篇小文还幸运地被编辑看重。发表作品自然是欢悦多多,艰苦的思索过程也变得那么可爱。可太多太多的时候,发出去的作品还是石沉大海,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期望值。

     

      教师的专业写作,我感觉最要紧是抓住写作素材,用专业的慧眼发现写作内容,用专业阅读拓宽写作视野。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小课堂,放眼更广范围的大世界、大课堂,才会有深入全面的思考,才会让你的文章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反思自己零零散散的写作,差的就是一个格局。格局打不开,写作思路就越来越狭小。格局从哪来?对一个课堂问题的深刻剖析,对惯常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批判”,对一个新课型的大胆尝试……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师用三年时间写成的文章发表了,我赞叹人家是“发酵三年酒香醇,数学思想立意深。锻打淬炼细研磨,名师之路几艰辛!”再想想自己的写过过程,不能说缺乏写作动力,我也看到了写作的希望,一个老师可以因写作变得不一样,早就意识到写作才可以让一个老师走得更远。差的是什么?差距就在缺乏系统去做事的本领。阅读漫无目的,随意翻看教育杂志,任意浏览公众号上的好文章,这样的碎片化阅读致使阅读内容七零八落,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立意不会深刻的。

      相信写作的力量,相信鲲鹏人的相聚将是一次愉快的写作之旅。在写作路上,共赏一处风景,写下万千文字,为教育,为学生,也为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穿着冬季的肉色的厚的丝袜在路边等公交车,等了5分钟左右,来了一条黄色的瘦瘦的长长的一条狗狗,它不停地围着我转...
    然5阅读 910评论 0 0
  • 2017.11.5老家的秋景!
    蓝_8c14阅读 741评论 0 0
  • 当一个男的有时间打游戏,却没时间陪你聊天,从来不带你去见他的朋友,也从来不在朋友面前提起你,也从来不跟朋友说起自己...
    沅芷_88da阅读 8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