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就快结束了,上周开始就思索着以什么方式总结一下过去的这一年。回顾良久,只好依旧用胡适先生所说的一句话替代: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1
很多人无法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在一个事情上,并保持持续的热情,因为所有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在不断重复一些枯燥无味的事情(甚至到最后发现,生活本身也是在每天重复,也许我们并不比西部世界的机器人高明多少)。
读书的时候,好好努力一把,考试就能多拿些分,一学期下来便心满意足的觉得有进步。离开学校后,很多事情就不像学习和考试这般关系紧密,所以很多事情无法持续下去。
我问过一些朋友,也关注了身边一些同事,对努力的理解就是:花很多时间精力,拼命工作,晚上加班,周末也不要停,继续学习。只有这种状态才能让他们心理踏实,觉得自己努力了。就如同学生时代,那些拼命念书考试高分的同学,才是我们眼里最努力的人。
这些人都希望有很高的投入产出比,希望跑的更快。可读书时代的考试有标准答案,而工作和生活本身没有,在没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之前,就算看再多的成功学也无法复制别人的人生。然后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很容易就疲软下来了。
因为没有结果。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也是一个需要『即时回馈』的人。对标到生活和工作上,就是希望做的事情能马上看到结果。所以我愿意连续一段时间堵上所有休息时间,加班熬夜学习一个新东西,但学完之后得能马上看到效果,最好能量化。
我今年正儿八经投入的产品设计师这个岗位中,职业初期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完全在我身上体现出来了。有很努力的在学习和工作,但很多问题依旧考虑不严谨,需求评审时会工程师质问的无言以对,产品上线后的数据结果并没有得到提升...我一度焦虑的睡不着,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弱,为什么其他产品设计师都那么厉害,那我是不是会把公司搞垮之类的。
半年以后,随着经验的积累,这些状况有所缓解。一方面自己找了很多系统的资料,从方法论到可执行层的信息都学习了不少,加上大学开始就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平常看过很多社科类的文章,这些积累让工作顺利了不少,自我的成就感也在提升。
所以这一年下来,我渐渐明白,付出并不会立竿见影,立即获得回报。大部分人都是中人之姿,深耕到一个行业至少需要5年时间左右,给自己时间和机会,不骄不躁。虽不知最终的结果会如何,但至少能让自己踏实的应对。
生活也是如此。这几年我一直在反复的胖与瘦之间切换,基本每次都是胖一年之后,又花一年时间瘦成闪电,第三年又接着胖回来。
前几次减肥无非就是锻炼加节食。那时年轻,拼命锻炼又吃的少。基本一周6练,一次一个半小时,吃的格外少,都是蔬菜水果、牛奶燕麦这种。目的就是想最快的速度瘦下来,最瘦的时候168身高95斤。
这样的结果是当我停下来锻炼或恢复饮食后,体重又蹭蹭长上去了。
而今年,第4次想从120瘦到100时,我选择正常饮食,正常锻炼,不再着急的想快速瘦下来,哪天想大吃一顿也不刻意逼迫自己。现在体重基本维持在103左右。所以现在看来,这种简单又更贴近生活的习惯,才能持续进行,激进的减肥方式最终无法持久。
2
15年做职业规划时,准备未来做一名交互设计师,并生出了留学的念头。我研究了几所学校,最终决定投香港理工的Interaction Design专业。这期间还有朋友推荐美国的ACCD(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但拿到这所顶尖的设计学院的offer门槛太高,自知相距太远,果断放弃。
之后便开始排期准备雅思和作品集。我做了比较严格的计划,每天也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除了日常工作之外的时间,早上开始不开车改坐地铁,在地铁上背单词,中午午休时间练习听力,晚上下班之后看书画图做设计。周末抛开所有活动,一心在家学习。
连续坚持了几个月之后,我放弃了,主要原因大概是受下面的几件事情影响吧。
在2016年上半年,我离开了呆了2年的团队,这个团队的人和事都带给了我巨大的影响(离开是新的开始)
之后我加入了一个新团队。团队很小,十几个人全部都是90后。我成为了这里产品设计师,负责产品规划、用户调研、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事项。由于经验不足,走了很多弯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边学边做。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个团队有很强的包容心,老板愿意给让你试错,并给予你十足的信任。
在这里的大半年时间,随着不断的工作和学习,我更清晰的发现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产品设计的喜爱超出了之前想去学校学习的冲动,并且确信接下来很长时间,这个决定会影响我的人生轨迹。
2016年,即使是工作的第三年,也依旧只是一个元年,继续保持空杯心态,迎接接下来的工作。
3
我很喜欢『人欲即天理』这个理念。但上大学之后我才慢慢开始明白自己的『欲』是什么。工作后,随着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自己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欲』本身也在滚滚向前。而我总是能清晰感觉的到:当我的『欲』在某个时间被满足后,那一瞬间反倒让我产生虚无感,因为我明白这并不是终点。
我喜欢清晰知道『欲』在何方的自己,甚至一度觉得这样的人生好像更『高级』一些。但同期让我困惑的是,难道我非得等到全部想要的一切都拥有之后,才能感觉得到生活本身的乐趣吗?那么这一切的终点又在哪儿呢?
后来我看了史铁生的一些文章,莫名的被触动到。突然就想到,为什么要把生活寄托在未来这个虚无缥缈的人生节点上?每一段经历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该要好好对待,认真的过好每天,有朋友有爱人,能用心的对待每个阶段,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之后的时间,跟闺蜜见面交流的时间有增加,在新的环境又认识了几个好友。感情也依旧很顺利,跟C先森在一起的第五年,有太多的片段和记忆都深得我心。
回头想想,这一年有放弃有收获,有踩坑有成长,有太多爱与被爱,有to do list上未完成的事项。
2016年并没有画上完美的句号,但能在时间的漩涡中拎清楚一些事情,就值了。开心的迎接接下来的2017(听说有个本命年的梗...是不是得提前准备红色内衣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