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带着恬恬回家的路上,恬恬指着半挂在天边的月亮:“妈妈,好圆好大。”
我这才抬起头,朝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好大好美,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月亮了。
“妈妈,哪天我们摘一个月亮吧!”
“好的,过两天我们想办法摘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好吗?”
“好!”
(2)
我们感受着月亮的美,聊着月亮的美,仿佛这一天的疲倦都消失在了这美的对话和美的感受中。
孩子总是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路边的一朵美丽的小花,树上的一只可爱的小鸟,砖缝里一只憨憨的蜗牛,天际边一颗遥远而闪亮的星星。
因此,他们的世界是美丽的,他们的生活也是幸福的。
而我们作为父母,则疲于赶路,忙于生活和工作,渐渐的失去了这种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麻木,枯燥和乏味。
这种感受世界,体验生活幸福、自然之美的能力和对良好感性环境的需要与要求,在学术上被称为感性素质。
(3)
孩子天生都是发现美的专家,他们都不缺乏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也都喜欢美的衣服和美的环境,对美和良好的环境有着本能的需求。
孩子本身是有着很好的感性素质的生物,可为什么渐渐的,有的却成为了熊孩子,毫无美感可言,有的成为了只知道应对考试的机器,毫无感受美的能力。
长大后,他们也会成为熊家长,成为应付生活和工作的人,纵使家财万贯,恐怕最终也无法让他们感受幸福,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感受生活幸福的能力,也不会有对美的生活的要求。
我们周围有很多人, 他们有一切可以满足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但他们的生活却很乏味,赚钱成为他们的终极目标,但日子反而过的闷闷不乐,惶恐不安,甚至失眠抑郁,想放弃他们认为无聊至极,枯燥乏味的生活。
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幸福感,没有感受幸福的感性能力,也没有创造生活美,体验生活美的需求,幸福于他们而言便是无稽之谈。
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的物质生活不是那么优越,但他们可以把每顿简单的饭菜做的精致美味,他们可以把一株植物,一个宠物养得美丽可爱,他们可以拍出窗外美丽的花朵和树木,他们可以把自己简单办公桌,小小的家布置得温馨整洁。
他们总是能发现生活中的简单美,让生活中的细节充满美感,感受物质不富裕但却精神富足的生活。
(4)
那感性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试着从乔布斯的成长经历中寻找答案。
乔布斯的父亲保罗.乔布斯喜欢各种手工艺,他教导儿子要关注细节并注重工艺的美感。
乔布斯把自己在数字电子领域卓越的审美能力都归功于父亲的培养。
而这种感性能力和素养让乔布斯一生受益。
比如,他在离开苹果的期间,以500万美金买下皮克斯,并再投500万美元用于团队运作,而这个团队也没有让人失望,拍出了大批审美水平极高的动画。
前段时间我们发布的《鹬》动画正是他们的作品,可见乔布斯的审美素质,感性能力有多强。
在回到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后,他不但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还请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业设计家,亲自督战,设计出了非常漂亮的产品,使公司一跃而起。
他对产品的感性需求极高,因为他始终记得父亲的告诫:“对于一个橱柜来说,别人看不到的底面与表面的抛光一样重要;对于一辆雪佛兰汽车来说,别人看不到的刹车片和汽车的油漆一样重要。”
而苹果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在于,它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了作品。
对美的追求和感性的智慧,对审美的创造力和体验能力让它征服了所有的“果粉”。
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感性的智慧和素质需要后天的呵护和培养。
(5)
只有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放弃功利性实用性的目的,孩子才能有机会体验感受美。
比如带着孩子读绘本时,不强调学到了什么道理,记住了什么成语等结果,而是和孩子一起感受图画的美丽和文字的魅力。
比如让孩子学琴,不强调一定要考过多少多少级,而是和孩子一起体会琴音的美妙和乐曲的悠扬。
比如让孩子画画,不强调非要画出哪种流派和类型,只要能让他们随心所欲的画出内心的世界,感受涂抹颜料绘画时的愉快心情。
比如让孩子上各种早教班,不只为了让他们学会几个数字,几个单词,几首儿歌等知识,而是和孩子一起接触和体验家庭以外生活的奥妙。
比如带着孩子旅行,不是让孩子学会那些历史地理文化知识,而是和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创造智慧。
再比如和孩子春游的时候,不是让孩子记住树或花的种类和名称,而是一起发现新出的绿叶和含苞待放的花朵。
当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不那么功利化实用化的时候,我们孩子的感性能力发展,体悟美和生活能力的发展才会得以实现。
良好的感性体验是幸福人生的保障,感性素质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
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永远比一个枯燥乏味的人幸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