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看这本小说之前,阿富汗在我的映像中,是一个充满了战争的、危险的、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看了这本小说后,阿富汗是一个有温度、有真情、让人向往的地方。
因为在这个地方,有个真诚善良的孩子,用他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对他儿时的玩伴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虽然名义上他是他的仆人,但在单纯善良的孩童心中,他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开口发出的第一个词就是他的名字,为了他,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什么都愿意。
他,阿米尔少爷,父亲拥有全喀布尔最美观的房子,地位显赫,受人尊敬;
他,哈桑,私生子,虽然与阿米尔少爷拥有共同的父亲,然而名义上他只是仆人的儿子,地位低下,受人排挤。
哈桑和阿米尔少爷是喝同样的乳汁长大的——哈桑的养父阿里常说,喝过同样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这样的话,自幼便在阿米尔少爷和哈桑耳朵里反复被提醒。所以,纵然二人不知“本是同根生”,却也如兄弟般一起生活着。
只是在那个阶级分化的时代,身份的差异,也代表地位、资源、教育等等的差异。好比阿米尔少爷身处富人阶层,这个阶层的子弟是看不起哈桑,总是以欺负哈桑为乐,甚至也排挤阿米尔少爷,这多少让少年心性的阿米尔心中对哈桑有所芥蒂;而哈桑不识丁目,不能读书,这让自幼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的阿米尔少爷有些看不起,但是在哈桑面前卖弄文字却能让他有满足感、、、、、、
当然孩子之间地位悬殊,造成的差异化并不会真正影响到阿米尔少爷与仆人哈桑之间的友情,真正影响二者感情的是阿米尔少爷的父亲对待哈桑的态度。
阿米尔少爷的父亲是个德高望重之人,他受人敬仰也乐善好施,从小阿米尔就是仰望着自己父亲伟岸的身姿长大的。母亲早逝,年幼时,最大的渴望,便是能得到父亲的赞赏。然而,父亲很少对阿米尔表示赞赏,尤其是在他志得意满的写作一事上,从未表达过肯定与赞赏之情,反倒对哈桑的赞赏多过于自己,尤其父亲不惜话重金也要治好哈桑的兔唇,由此可见父亲对哈桑的喜爱与关心,这让年少的阿米尔感到很失落,同时对哈桑也产生了嫉妒之情。
嫉妒之火埋葬在少年小小的胸腔之中,直到有一天,事故来临,让他做出后悔一生的决定。放风筝是每个人童年的记忆,五颜六色的风筝正如孩童斑斓多彩的童年。放风筝是阿米尔少爷与奴仆哈桑最兴奋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每年一度的风筝比赛也是他们最期待的事情。虽然过往每一年阿米尔少爷都输在了最后的较量上,但他还是很期待每一年风筝比赛的到来,以雪奇耻,并且得到父亲的赞扬,让父亲以他为荣,谁让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放风筝的高手呢?
适逢风筝盛会之际,阿米尔少爷做了一个怪梦,影响了他的心情,在哈桑的鼓励下,阿米尔少爷还是参加了风筝比赛,并且取得最后的胜利。喜出望外的阿米尔少爷指挥着哈桑去捡回风筝,临走前,哈桑又说了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哈桑似的微笑,转身离开。只是素来擅长追风筝的哈桑,这次追风筝的时间有些长,不免让阿米尔担心,他沿街搜寻哈桑的身影,在他人的指引下,阿米尔终于找到了哈桑的身影。然而,当看着哈桑被欺凌、被侮辱的场面,经过一番挣扎他却选择了逃跑。他自我欺骗,认为是自己的懦弱,但事实上他心里非常清楚——他只是为了赢回自己的父亲,认为哈桑是他必须宰割的羔羊,必须付出的代价。
转身离开的刹那,阿米尔并没有意识到未来自己会因此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付出惨痛的代价。儿时的他,只是一个想要得到父亲全身心关注和疼爱的孩子,那时的他,也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发后,他的心灵虽然受到波及,但这并不影响他继续做回那个体面而风光的阿米尔少爷。他故意疏远哈桑,但哈桑那逆来顺受的性子,让他恼火,于是他想激怒哈桑,让哈桑对他动手,以此来减轻自己心里的包袱。然而无论阿米尔怎样对待哈桑,哈桑就像他所承诺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走上社会以后,我们常说,还是那时候的感情单纯快乐。如果要追溯“那时候”,我觉得那就是小时候。然而,记忆太久,现世的苦闷让我们大多记得儿时的简单快乐,似乎忘了,儿时也是有烦恼苦闷和忧愁的,就像阿米尔少爷一样。他虽然锦衣玉食,想要的很多东西都能得到满足,但是内心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欲望,不能一一得到满足,而让他苦恼,比如,他渴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得到父亲的认可与赞扬,这对儿时的他来说,实在太重要的,以至于他可以牺牲掉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儿时玩伴。
儿时的一件玩具,只要我们开口,父母大都能满足我们的要求,物质之外的精神需求,一般很难得到圆满。欲壑难填,刹那之间有时会让我们做出后悔一生的决定。当时不觉,午夜梦回之时,总有不安挂在心头。纵然意识模糊,但心里清楚,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安慰安慰自己,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都已经过去了,太阳已经升起,新的一天来了,又该忙碌起来了。
是的,日子总要往前过的。所以,收拾好心情, 继续前行吧!
所以,当阿米尔少爷失去故园,被迫离开阿富汗,前往美国生活的时候,在经历了短暂的痛苦之后,他又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好在有父亲陪伴在身侧,一切都不是那么糟糕。
父亲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代名词。无论是在阿米尔童年时代,还是在灾难过后,父亲依然是哪个受人尊敬的、让他可以放心依靠的人。
在美国,阿米尔完成了读书、结婚、成家、立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期间或有波折,但终归如期所愿,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娶到了他心爱的姑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父亲的认可下,如他儿时所愿他成为了一名作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赖以养活一家人。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幸的是,父亲得了肿瘤,治疗无效而去世,这让阿米尔既伤心难过,又害怕惶恐。
一直被自己仰视的父亲不在了,以后的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面对,无论好坏。面对未知,人总是会有所担忧,阿米尔此时此刻的心情和绝大多数失去至亲之人一样。
与此同时,新婚不久的阿米尔,在失去父亲以后,特别渴望能有一个孩子,然而不幸的是,他与妻子期待了一整年,随着妻子月经月月如期而至,让两人的心情很沉重。经过全方面检查,妻子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医生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会不能怀孕,只说这是一种“原因不明性不孕症”。医生开了一些药物,让他们尝试治疗;同时也提议,可以领养一个孩子。阿米尔倒不介意领养一个孩子,只是妻子索拉雅表示反对。
在孩子的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不过这并不能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只是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父亲的好友拉辛汗打来电话,让他去巴基斯坦,说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话提醒了阿米尔,关于哈桑的记忆在他的脑海中回旋,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也从遥远的远方而来。经过彻夜的挣扎,阿米尔决定离开妻子 ,前往巴基斯坦。
再次踏上国土,阿米尔的心情是沉重的。有声的战火虽已熄灭,无声的硝烟任然在继续,在人们或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这是和平的代价。在这里,阿米尔见到病重的拉辛汗,也得到了哈桑的消息。那个挂着哈桑似单纯善良的笑,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在经历了挫折与磨难之后,依然心怀善良、感恩、仁义,虽然他死去了,但是他和父亲一样,让人尊敬。如今,他的孩子索拉博遭到迫害,拯救哈桑的孩子,是拉辛汗要求阿米尔回来的真正原因;在这里,他也知道了,哈桑的真实身份,父亲的儿子,原来他和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然而,当事人一个个都去世了,这一切却要让他来承受,阿米尔心中有着不可承受之重。但是,他能有什么办法呢?事到如今,他只能选择接受,并为自己对兄弟的亏欠,为了兄弟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哪怕明知前途凶险,他依然选择前行。
深入祖国的怀抱,阿米尔才深刻感受到祖国所遭受的一切,战争让亲人流离失所,让人性的自私与丑陋显露无疑,也让善良和真诚难能可贵,让人心怀希望与温暖;军阀政权之争,更是让国民苦不堪言、种族歧视,无论老弱病残接受到迫害、、、、、、一个人的力量在战争面前、在现世面前,简直微乎其微。阿米尔无力左右局势,他也一样在夹缝之中瑀瑀前行,找到索拉博拯救他出火海才是他此行的目的。
阿米尔拯救索拉博,最后的阻碍是阿塞夫——当年那个强暴了哈桑、让他成为罪恶之人的人。说来讽刺,当年的自己竟然会为了这个种族歧视、残忍杀害同胞的人那几句话,让哈桑成为待宰的羔羊,成为得到父亲的牺牲品?阿米尔不知道,但他必须要从这个强权的手中抢回索拉博。在与阿塞夫的较量之中,阿米尔伤痕累累,但是他成功了,成功地救出了索拉博,让索拉博回到他的身边。他要带索拉博回美国,他相信在他和妻子的照顾下,索拉博一定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他曾经对哈桑所犯下的错,也终于可以得到救赎。然而,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当他和这个孩子之间缔结了情感的纽带,当索拉博对他无比信任、满怀期待的时候,由于签证出现了问题,在法律上,他不能带索拉博离开这个苦难的国度。当索拉博知道后,他绝望了,选择了自杀,这个遭受了诸多迫害的孩子,无法再去承受孤儿的命运,尤其是作为一个奴隶。
虽然最后,索拉博被抢救了回来,签证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终,他来到了美国,有了稳定舒适的家,还有了名义上疼爱他的父母,但是孩童遭受过苦难的心灵,却很难再快乐起来了,他像行尸走肉般地生活在自己阴暗的世界中。直到,有一天,阿米尔带着索拉博放风筝,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索拉博重新找回了孩童的快乐。这让阿米尔看到希望,感到欣慰。当索拉博手中的风筝赢得最后的胜利,跌落在远方的时候,阿米尔激动而兴奋地征询索拉博的意愿,希望帮他捡回风筝,在得到索拉博的同意后,阿米尔,听见自己的声音,“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小说中,风筝是有象征性的,它可以代表爱情、友情和亲情。也可以代表善良、正直、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是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是一个健全的人,成为他心目中所期许的阿米尔。
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努力、执着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风筝吧,无论那意味着什么,都勇敢地去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