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从新晃一芷江一洪江一会同一靖县一龙胜一三江,穿越6个侗族县市,特别是在三江侗族自治呆了一天半,对侗族民居有了个较全面的理解。从北到南,侗族民居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侗族民居的保护与侗乡人民需要改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问题。
三江侗族自治县城,是3A的景区。但三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落后的现代小镇,灰色的水泥建筑是主色调,混乱拥挤,除了几座风雨桥和鼓楼,实在没有多少特色。进入三江农村,马路两旁处处是新修的火柴盒般的的砖房,和传统村庄很不协调。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砖房比木房住起来舒服,用起来方便。谁有权利不不许村民改善居住条件。
解决问题还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用发展的方案来解决。
“发展才是硬道理”,各地方、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建筑、村落和城镇,是在传统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基础十分薄弱,尽管环境优美,地域特色鲜明,但其“老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农村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扬传统的民居文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建筑手段、建筑材料,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一种既适合现代人居住,又具有传统民居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使农村建设真正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
因此,对民居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应当满足保护民族建筑文化遗产和地域风貌特色的需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需要,满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满足发展文化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满足改善卫生保健、供水、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需要,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满足节约建设用地,降低建筑造价,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适用性传统建筑技术经验进行民居环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