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说过这么一段话:“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须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
这句话乍看起来说的好有道理,似乎结婚这种事是留给那些个没意思的人类增加点人生趣味用的。但是“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须他人陪伴”这样的表达未免也有一点矫情的味道,像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算一样。所以,倘若能在对方身上得到更多的快乐,婚姻不也是挺好的么,或者说婚姻本来不就是为了有个人能在我人生的画布里,画出我不曾想到的美好嘛?
没错,可是这些是恋爱中也能做到的,干嘛要结婚呢?恋爱是很迷人的,而婚姻听起来就天然地不怎么受欢迎。人们都要自由啊,谁想被套上婚姻的枷锁啊。谈谈恋爱就好了吗,干嘛要结婚啊。婚姻就是恋爱的坟墓这种调调,更让有的人打心眼里对婚姻敬而远之。
结婚究竟为了啥?我和老婆也讨论过这个话题,她的回答是:“结婚就是为了两个人可以名正言顺的睡在一起。” 说的也是好有道理。
婚姻的名正言顺意味着有法律保护,意味着通过一连串的仪式来广而告之。不论是法律保护还是广告他人,如果把婚姻作为一种契约来看的话,这些都是在增加违反契约的成本。如果离婚,一方面会因为法律约束而负担可能的经济损失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因朋友家庭的舆论带来社会关系变化的成本。
那进一步问,为什么要刻意增加离婚的成本呢。我想是因为婚姻需要被保护。
婚姻被保护出于两点原因:一个是为了保护婚姻关系中的相对弱者;一个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环境。婚姻是需要付出时间和机会成本的,比如有的女人会选择放弃工作在家相夫教子。而如果离婚,就很难再找到工作,经济来源也就断了。另外更重要的是,新生儿的成长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的,因为父母离异导致无人抚养和教育而产生的问题儿童屡见不鲜。所以婚姻被保护,才能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抚养和教育的保障。结婚就像是给未来孩子的成长环境买了一份保险。
所以,如果不想生孩子,而且双方都经济独立,那的确是没有结婚的必要性。
婚姻的成本带来的好处上面谈到了,下面来说不好的地方。很明显,不好的地方在于婚姻制度本身的设计就是不想让两个人分开的。这有问题么?当然有。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刚开始再怎么爱的死去活来,后来也会变得审美疲劳。恋爱是求同的过程,而婚姻是存异的过程。婚前,双方眼里只能看到的彼此的共同点,因而越来越欣赏对方,而婚后发现哪哪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需要包容彼此的不同。这个求同的过程往往是几个月到1-2年,而存异的过程则是整个下半生的几十年。
另外,听到过的一个独特观点:婚姻作为一种契约应该到了加时效的时候了。婚姻制度正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起因在于人类寿命在近一个世纪有了飞跃,从之前的40岁就算是高寿,到现在百岁老人也不稀奇。这意味着婚姻的跨度正在从20~30年左右飞跃到50~60年,两个人是否能如此长时间地生活在一起是个问题。所以不妨开个脑洞,说不订未来的婚姻会是合同制婚约。
不论如何,婚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始终是两个人如何长时间的在一起快乐地生活。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共同成长。爱情和婚姻不是消费品,而是需要经营的。结婚的那一刻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结婚只是意味着,在起点我和你是彼此契合的。而在婚姻的马拉松上,我们需要跟紧彼此的步伐,一起迈向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