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放假,去北京看女儿。临近期末,女儿很忙,没时间多陪我们。朋友说:“天气这么好,要不,找个地方晒太阳吧!”
他们夫妻驱车来接我和妻子,一起去颐和园。颐和园是朋友常去的地方,他们家离颐和园很近,站在家里的阳台上,远远就能见到佛香阁,从他们家步行,十多分钟就可到颐和园南门。
朋友是个有爱好也多才多艺的人。我最初知道他,就因为他是我们初中时候学校合唱队的领唱。高中时,唱歌、跳舞、书法,他都有涉猎,甚至还学过几天画画。我的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喜欢读书,有的喜欢写字,有的喜欢品茶,有的喜欢烹饪。有一个朋友喜欢品酒,喝一口酒就能辨别出很多常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因为健康原因,妻子反对他喝酒,他和妻子之间的斗智斗勇,简直可以拍一部连续剧。我的朋友很少有人想着要从爱好中求名求利。可能他们都觉得,有一样爱好,就已经有了无穷乐趣,倘若还要从中求名求利,那就实在太贪婪了。
北京的这位朋友,现在的爱好是书法和摄影。他们的小区种满了海棠,小区中央还有一池荷花。不上班的时间,他就拿着手机在小区里到处走,海棠树吐黄、变绿、开花、结果、果子又变红了,是他一年到头,朋友圈里的重要内容。他到颐和园,也是为了拍照,他说,下午五点前后,颐和园里的光线,最适合拍照。
一进颐和园,朋友就像换了个人,显得特别兴奋,不停地拿着手机拍照。看到一个美景,他总是要变换角度,多拍几张。不时,他会看看别人的景框,觉得好的,他也试拍一张,觉得不好,他也会提出建议,镜头低一点,或者高一点,对对,这样是不是好一点?看到适合留影的地方,又招手让我站在那儿拍一张照片。在界湖桥前,我们就逗留了好久,拍了几十张照片。
他对颐和园实在熟悉。他妻子说,下午下班,只要天气好,他经常会拿着手机过来拍拍照。因此,颐和园里的每一个地方,几点钟光线的明暗,他心里都有数。朋友也说,他的手机里经常会存到一万张照片,实在存不下了,删掉几千张,接着拍。
从南门进来,十七孔桥在夕阳下显得特别美丽,我拿起手机想要拍下来,可惜距离太远,效果不好。朋友告诉我,不用着急。过一会儿,走到十七孔桥那一面,夕阳的光辉穿过桥孔,拍出来特别漂亮。可惜,等我们走到十七孔桥的时候,由于季节原因,夕阳和桥孔的角度存在偏差,阳光并没有从桥孔照射过来。
夕阳西沉,天边渐渐变成了一片红光,昆明湖周围的山、岛、亭台都沐浴在太阳的余晖里,光与影显得特别丰富。我们的手机都没电了。我说,要是能拍下这一刻的光影,多好!朋友摇头说,要把这拍下来,需要专业的相机,手机拍不出来。我这才意识到,朋友这么喜欢摄影,经历条件也不错,居然没有买一部相机。看来,摄影在他来说,真的只是一项业务爱好。他只是用他的眼睛在寻找美,至于发现的美的事物,他并不是用设备来储存,而是让它们慢慢在心里沉淀下来。
晚上去茶社喝茶,一坐下来,朋友就开始在网上搜索照片。我们拍过的地方,看到一张角度、构图新奇的照片,他都递给我看看,赞叹几句,欣赏一番。
我把我手机里的照片翻给他看,他称赞我们小区的漂亮。看到我拍的小区的牡丹,他说,这个照片没有拍好,没有拍出花怒放的感觉。怒放,这个感觉我有过,可是拍照的时候,我竟然没想过。这种感觉,镜头怎么才能传达出来呢?朋友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一会儿拿着手机上网搜点什么,一会儿又一个人发一会儿呆。看来,这又成了他摄影中想要攻克的一道难关。
看着朋友认真的样子,我不由觉得好玩。对于朋友的工作状况,我了解的并不清楚。我很少问朋友们在单位的情况,很多朋友在单位做了领导,我竟然毫不知情。我只是知道一个朋友的性情、爱好。在我看来。事业的成功能够标识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兴趣和爱好表现了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会把人变得有趣、可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