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的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热爱运动和国学的神的舞蹈。今天我来分享国学,在上一篇文章中跟一位水友刚刚讨论过的主题,仁义礼智信,顺便说说车和商业。
近日,比亚迪股东大会上一幕令人动容:面对股东的信任,王传福一度哽咽,并再次重申了比亚迪坚守的原则——“我们不会拉踩同行,不管在发布会还是在店端,只会说自己好。” 这句看似朴素的话语,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尤其是近期某些同行对比亚迪的质疑声中,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是比亚迪的自我约束,更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君子之道”的深刻践行。
一、比亚迪:文化自信与技术实力的交融
王传福的承诺并非无源之水。回望比亚迪的发展轨迹,其文化基因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
- 王朝命名的文化底蕴: “秦、汉、唐、宋、元”王朝系列的命名,本身就是对中国辉煌历史与文化的致敬与传承。这不仅仅是营销策略,更体现了企业从中华文明宝库中汲取自信与力量的姿态。
- 安全至上的“仁者”担当: 在讨论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时,王传福再三强调“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与儒家“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一脉相承。技术的进步最终是为了人的福祉和安全,而非单纯炫技或争一时之长短。
- 创新驱动的“自强不息”: “天神之眼”、“灵鸢”、“超级e平台”……比亚迪持续推出颠覆性技术,依靠的是13万名工程师的集体智慧与不懈奋斗。这正体现了《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专注于提升自身硬实力。
- 全球视野的“驭风踏浪”: 5月海外销量8.9万辆,同比增长133.6% 的亮眼成绩,是其产品力和技术实力获得全球认可的明证。王传福对国际化的信心,展现了“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
- 高端化的“厚积薄发”: 腾势品牌的“鱼钩测试”案例,彰显了比亚迪用先进技术赋能高端品牌、转化为情绪价值的决心。“高端化是比亚迪下一场必须打的硬仗”的表态,体现了迎难而上、以实力说话的魄力。
二、古贤镜鉴:贬低他人何以不能抬高自己?
近期行业中出现的一些针对比亚迪的非建设性声音,恰恰是古圣先贤早已警示的“失道”之举。王传福的“不踩同行”,正是对这种浮躁风气的无声回应,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智慧:
暴露浅薄与狭隘:自伐者无功
- 老子《道德经》:“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一针见血:靠自我表现、夸耀(“自伐”),尤其是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只会暴露格局狭小、修养不足,最终损害自身形象与价值(无功、不长)。《论语》:“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真正的君子忧虑的是自己能力不足,而非他人不了解自己。贬低对手,往往是内心虚弱、急于求认可的表现,背离了君子专注于自我提升的根本之道。
破坏和谐,招致怨恨:失道寡助
-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强调人心向背。贬低同行是一种“失道”行为,破坏行业生态与和谐,终将失去人心与支持(寡助)。在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更需团结互助。《增广贤文》:“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言语中伤的危害深远,在商业竞争中埋下的怨恨种子,远比想象中更难消除,最终可能反噬自身。
阻碍自我提升:固步自封
- 《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教导我们,见贤应学习,见不贤应自省。贬低同行者,看到他人之长不是“思齐”而是嫉妒打压,看到他人之短不是“自省”而是幸灾乐祸,彻底关闭了学习进步的大门。《荀子·修身》:“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君子学习为修身,小人学习为炫耀。贬低他人以自抬身价,正是“小人”心态,将精力用于虚假标榜,而非真正的实力积累和技术攻坚。
三、古贤典范:何为真正的“抬高”?
中华智慧中,真正的“立己”、“达己”之道,恰恰在于格局、德行与利他:
- 举贤不避仇:鲍叔牙荐管仲(《史记》)
- 鲍叔牙不因管仲是政敌而贬低他,反而力荐其才能远超自己,成就齐桓公霸业和“管鲍之交”美名。其胸襟与国为重的情怀,才是真正的千古流芳,远胜于任何踩踏对手得来的虚名。王传福的“不踩同行”,亦是对这种以行业和全局利益为重的“公心”的呼应。
-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奚荐贤(《左传》)
- 祁奚荐才唯贤是举,不避仇亲,被孔子赞为“公矣”。他无需贬低任何人来证明所荐之人的能力或自己的公正,其品格本身即是最高信誉。比亚迪强调“说自己好”,正是以自身的产品、技术、销量等硬实力说话,如同祁奚以“贤”为标准,这才是赢得尊重的正道。
- 反求诸己,立己立人:
- 《孟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遇事首先反省自身,身正则众望所归。王传福强调解决自身技术痛点、专注长期主义,正是“反求诸己”的体现。《论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者追求共同成就。比亚迪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开拓,客观上推动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是“立己立人”的实践。中国品牌集体出海,更需要这种“美美与共”的协作精神,而非内耗。
四、结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王传福在哽咽中表达的“真诚想用绿色技术给地球带来可持续发展,用技术创新改变世界”,是其“不踩同行”原则的深层底色。这不仅是商业策略,更是一种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商道与人格修为。
比亚迪的“王朝”命名,是向历史的致敬;王传福的“不踩同行”承诺,则是对传统美德中“谦逊、自省、仁厚、为公”等君子之道的当代践行。驭风踏浪扬帆海外,在智能化与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这种专注于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美其身”)、以实力赢得尊重(“立己”)、并致力于推动行业乃至人类共同进步(“立人”) 的格局,才是企业长久兴盛、品牌受人景仰的根本。
正如《诗经》所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人们仰望和追随的,永远是那些如高山般德行厚重、如大道般光明磊落的典范。靠贬低他人堆砌的虚妄土丘,终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消散。比亚迪的实践和王传福的坚守,为中国企业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定力、弘扬正道,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高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