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现实的101

在大乘佛教的教义中,现实只存在于我们心灵意识的焦点之上。事实上,大乘佛教认为有相世界和无相世界都是我们称之为主观妄想的意识模式的产物,任何让我们感觉真实不虚的体验都是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此的结果。它在我们聚焦目标时,让一种可能的现实变成现实而产生了真实的感受。

除了在描述语言上存在细微的不同之外,这个古老智慧听起来就像是20世纪的量子理论,倘若量子可能性中的各种可行和不可行都是真的,而情绪又是决定现实的关键,那么一个问题就产生了,在某事已经发生,而周围的人却一脸正经的盯着我们看,并且说没有那回事时我们该如何是好,例如当我们明明对着躺在某个医院重症病房中的心爱之人,却说他已经痊愈了,这样做是否是我们对自己撒谎?

这个问题的讽刺之处在于它巧妙地避开了任何片面的回答,在一个存在着许多可能性的工作中,可能的答案也非常多,在那些平行的现实中,在某处一定存在着一个现实的剧本,其情节是我们所爱的人已经获得了痊愈。在另外一种现实中,我们所爱之人从未患病,然而基于某些我们永远无法知晓或理解的理由,真现实从未被觉察到,至少它不是我们眼前所面对的病床上的现实。

是什么,将我们与其他人与这个世界以及宇宙连接在一起的,在身体之外是什么东西承载了我们的祈祷,并维系着整个世界?

是慈悲,是慈悲将每个人连接在一起。慈悲连接了万物。

慈悲,是一种自然动力还是一种人类体验?

两者都是。慈悲既是宇宙力量也是人类体验。

感受是引导和聚焦我们意识的语言,这是我们内在体验的一种存在状态,而非我们每天定时要做的事。

为了实现慈悲,我们必须达到一种淡然的状态,对产生的结果没有是是非非的强烈期待。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不评判也不自我的状态下感受事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不是你的陌上花开 而是你一路惊起的风尘 你踏马前行,不曾低眉 我随风飘荡,已是凝眸 阳光透过树梢 稀稀落落的洒在...
    凉徨阅读 2,047评论 1 4
  • 咱们先来看看一真实案例:我是做加工方面的业务,就是要找客户来我们公司做产品。拜访了客户之后,发东西过来让我们报价。...
    追风剑阅读 3,838评论 0 0
  • 月光透过天窗照进房间,拢成一个方形的牢。那天我还在好奇的问,月光外能看见春天吗。 可是那片光亮就铺在地上,开着严肃...
    huizM阅读 2,84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