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亲手毁掉自己成功的机会?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快要成功了,只差“临门一脚”,却迟迟不去行动,最终导致失败。

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掉以轻心。

是吗?

显然不是,明明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完最后一步,企图强的人肯定会优先去做完这个步骤才安心。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拖着不去做最后一步,是害怕成功?

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迎接成功的准备,内心很彷徨不知所措,或者是害怕成功后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探索一下内心,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

其实,大概率是上面的两点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人行为改变可分为三种模式:

1.结果型。2,过程型。3,信念型。

为了方便理解,我举例说明:

就拿学习弹琴举例吧。

1.结果型

这种类型的人他做事是有一个结果预期的,我学习弹琴要达到熟练的程度,我弹琴要向《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一样。

他们有一个目标,所以会给自己制定目标,比如,每天练习一个小时、每个月都练熟一个新曲目。

这里的问题在哪?

这种类型的人他们潜意识认为,只要我每天都完成任务,我就能取得好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也是一种事物的累积状态,一个里程碑。

但是,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取得一个崭新结果的时候,除了达到结果这个件事本身,我们的心理也必须迎接改变,而心理这一层面是这一类型的人没有顾及到的,所以,当结果将要发生而带来的心态改变,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建设,导致了彷徨、畏惧心理。

2.过程型

这种类型的人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他们会想做这件的意义,如果说结果型的人只是停留在做什么的层面,过程型的人还会思考怎么做和为什么做的层面,这种类型的人看起来比较高级,因为他们有了真正的思考,而且明确了做一件事的意义。

“我练习弹琴能够考级”,“我练习弹琴能够开发智力”、“我不能每天机械性的弹琴,我要不断地增加难度,提升技巧”。

虽然这样的思考和实践会让人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当一个大的机会来临的时候,内心依然会产生胆怯和惊慌的情绪,因为这一切太突然了,这是自己没想过的,顿感压力好大。

3.信念型

这种类型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这件事能让我取得什么结果,这件事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收获,这件事能让我变得更好。

“我要成为钢琴家”、“我要成为钢琴王子”、“我要成为第一名”。

当机会来临时,哪怕接下来面对巨大的责任、压力,他们也会迫不及待的去做那最后一步,因为他们早已经做好的心理建设。所以不会惊慌,不会畏惧。

从本质上讲,结果型和过程型的人注意力主要在事情的本身,也就是外部;信念型的人注意力在自己,也就是内部。

“由外而内”的改变会让人产生惊慌、畏惧、不配的心理,也正是这样的心理造成了亲手毁掉成功的机会,要知道“心理建设”虽然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要短时间做到却是非常困难,因为它会消耗人大量的能量,会让人非常痛苦。

“由内而外”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内在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你要成为更好的人,所以当一个个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会非常快的进入状态,每一个机会都会成为自己变得更好的台阶,不管多大的机会,你都不会畏惧,因为你的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改善自己,一个有心理预期的人,是不会害怕自己变得更好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