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书中间会跟同事们聊聊天,感觉学习心理学以后,自己的视角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看到同事的情绪,也看到她们对于心理学的感受,很有意思,通过一个小故事说说。
开始是我想要分享看书的一点心得——7到8岁的孩子正处在去自我中心阶段,你要尊重她的自私自利,让她作够了,才可能真正的成长,否则等到长大了还是要补偿这段的缺失。
讲这段话有两个用意,一是妞妞正好是这个阶段,我想到她不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自己的评价就减少了,多了很多理解。我愿意静待花开。
另一个就是,我们有个同事常常被我们私下议论自私,她自己可能也有所感觉,总不免要在做事时伪装一下,有时看着好笑,有时觉得她累,有时,也有些不能接受,甚至带了情绪。这套理论,正好可以让我对她的行为合理化。
但是我说完了同事们非常不接受,举了很多的例子问我,如果这个孩子怎么怎么自私,你真的可以放任不管吗?孔融让梨的故事难道不对吗?
同事的意思,首先是觉得对孩子的自私行为置之不理会助长他的问题,再就是家长的处理方式连自己都觉得没面子,太不懂事了。再就是,教导孩子谦让,老祖宗都说对了,你这明明就是歪理邪说。有个同事甚至回去请教做老师的老公,那位教师说,心理学的一般观念并不是教育观念,不能等同。再就是,心理学是从西方传来,理念必定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冲突。
在这个过程里,我一直试图解释让她们理解我的意思,但是效果并不好,我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想要在言语上赢过她们。后来我想起一句话,试图在言语上赢过别人,是情商太低的表现。
我看到,遵从本性是同事最抵触的地方,因为我们已经被压制的太过于习惯,并且认同了那样的压制,我们做为成人也在做着压制自己的事,并认为是成熟。
再就是我想起来之前关于海因兹偷药的辩论会,辩论的双方要抓住对方的任何一点漏洞进行攻击,其实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要综合看待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要从心态上接纳,而从行为上引导,并不是一直纵容。但是这一点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似乎是表里不一,但作为心理学的学习者却是非常明白的。
我说其中一个同事,等你有了孩子,就想要关心这些理论了,现在的反对也可以理解。我们的争论就结束了,感觉很久没有畅快的跟同事聊天,自己都有些脱离集体了,但是聊聊天,感受到同事的真诚,心里还是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