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嘉里科恩是一名失读症患者,这是一种让人失去阅读能力的疾病,因此阅读速度会比一般人慢很多。同学们都把他当成白痴,但他依然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成为一名股票交易员。
有一天科恩遇到了一位西装革履的人,他从纽约的世贸大厦里走出来,正要打车去机场。科恩走上去说:“我也要去机场,咱们两人能拼车吗?”于是科恩就获得了与这个人聊上一小时的机会,没想到这个人还真是某金融公司的重要人物,而且他们公司在下周就有一个股票期权交易员的工作要招人。
于是科恩开口问道:“你看我能不能到你们公司工作?”
“你懂期权吗?”对方问他。
科恩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期权,但他还是点了点头,并让对方相信了自己,于是他就得到了一个下周去这家金融公司面试的机会。
接下来,科恩买了一本期权知识的书,用了一周时间恶补期权知识。因为失读症,他的阅读速度是每六个小时22页书,因为他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但还是把这本书在一周之内啃了下来。
科恩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后来的高盛集团总裁。
如果对找工作的方法进行分类,就会发现一共有这样四种:第一种方法,即最常见的,就是“投简历”。第二种方法是“被动被找”,其中一共有三类具体方法。第三种方法是“主动去找”,其中一共有两类具体方法。第四种则是“自己创造工作”。
方法一——投简历
绝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都是在用第一种方法找工作,也就是“投简历”的方法;而大部分有工作经验的人则是在用“被动被找”中的第一个方法在找工作。
“投简历”这种方法,大家都知道,可以在毕业时通过“网申”去投,然后获得大海捞针般的面试机会。也可以在有工作之后,通过一些招聘网站去投,从而获得一些面试机会。
然而,这样一种找工作的方式不仅效率最低,成功率最低,同时也是最为被动的,因为在投递了简历之后就只剩等待。如果一直没有得到消息,你也就无法得知到底是何种原因被对方拒绝。
方法二——被动被找
被动被找”共有三个具体方法。
方法1:等待猎头找你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不适用于应届毕业生。
一般来说,猎头的电话都是这样的:“A公司现在有这样一个职位,不知你有没有兴趣来看看?”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找工作,其好处是非常方便,不必动脑筋。但其缺陷则是仅通过猎头你可能无法深入了解对方公司的真实情况,这有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决策失误。
方法2:你的朋友、前同事或前老板主动提供工作给你
你可能会从他们那里收到一个电话:“我所在公司现有一个职位,我觉得蛮适合你的,你愿不愿意来看看?”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但能迅速快捷的获得一份新工作,而且因为有朋友在那里,所以你对新公司内部的情况会非常了解,决策准确度也会大幅提高。
方法3:公司老板直接找你。
关于这种方法,我看到的最典型案例就是关于李叫兽的。在硕士毕业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就成为了百度副总裁,这中间不知省去了多少年像我们这样奋斗的经历。因为他有着非常强的策略思维,然后又通过这种思维写了很多优质的营销文章,从而使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一跃成为著名自媒体,与此同时也被百度看中,于是就去百度做了副总裁。
而我自己在开始写非常优质的原创文章之后,也获得了一些额外的工作机会,也已经收到了一份“战略总监”的工作邀约。
这里说的三个具体方法虽然都是“被动被找”,但层次却明显不同。
第一个是非常普遍的方法,最容易但效果一般。
第二个方法则需要借用自己的人脉与已有的信任,效果当然更好。
第三个方法则是“守株待兔”,具体是:只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足够精彩,并让圈内人有所了解,那么自然就会有人前来找你,这个人还往往是公司高层或创始人。通过这种方法找工作的人当然非常少,然而一旦有了这种机会,往往就能直接跨越多个层级,直上云霄。
方法三——主动去找
在这种方法里一共有两个具体方式。
方法1:主动构建社交网络,或者借用本已存在的社交网络
在文章开头故事中,科恩就是通过主动构建社交网络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找到工作的机会。这个社交网络原本并不存在,相反,它是由科恩凭空创造出的。
这个故事非常传奇,大家可能会产生距离自己太过遥远的感受,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自己的真实故事。
多年以前,当我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名叫JA的组织,全名是Junior Achievement(青年成就者协会)。在这个组织每周末的活动和课程里,我是来自学生方面的老师,专门给在校学生讲解西方经济学基础。而Carrier Go这门课的老师则来自于上海的各大外企。于是在这个组织每个周末的活动里,我就认识了来自于多家外企的人。其中,有一位老师最为突出,他就是现在润米咨询董事长、“得到”五分钟商学院的创始人刘润。那时的刘老师是微软的一名经理,而我则是一个充满了困惑与迷茫的在读研究生。
当我们在JA课堂上相识之后,我就邀请刘老师为我带的本科生班级讲了一节课(读硕期间我还兼任一个本科班的班导师)。这是一节十分精彩的课,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随后,我也与刘老师进行过多次的一对一沟通,向他提出了我那时的很多困惑,也得到了他非常真诚的指点。
后来,我从刘老师那里得知微软正在招聘暑期实习生,这是我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公司,当然赶紧前去面试,然而在一层层披荆斩棘之后,我却未能通过仅剩7人的最终面试,于是只好去了另一家国内公司做暑期实习。谁知在那里才刚刚实习了两周,就收到了刘老师的电话,他说已经将我推荐给了一个正在招人的微软团队,让我去面试一下。后来我顺利通过面试进入微软,并在那里做了一年的实习生。
这段经历告诉我,通过社交网络找工作的确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方法。
其实,通过构建社交网络去找工作,还有其他很多方法。
比如:你可以在校友会聚会的时候了解到一些工作机会,然后主动出击,找校友帮你推荐。你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行业内的会议,与其他公司的人交换名片,从而获得新的工作机会。当然,最常见的方法可能还是通过在Linkedin上更新自己的信息,尽可能多的与同行业人士建立线上联系以及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方法2:主动联系猎头,让他们帮你反向搜索梦寐以求的工作。
这是通过猎头找工作的绝对升级版。
在开始有跳槽意愿时,你可以反过去找更多猎头,通过关系亲密的同事和朋友找到相关领域的更多猎头,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而不是等着他们给你打电话,告诉他们,你渴望的下一份工作是何种模样,然后让他们进行反向搜索。也可以只联系你觉得合作下来最靠谱最有能力的2-3个猎头,让他们去帮你反向寻找所需的工作。
到底什么是反向搜索?
一般正常情况下,找工作都是由雇主方发出招聘信息,猎头根据这些要求去搜寻合适的人,所以你常常会收到猎头打来的电话。而“反向搜索”则是说你把自己的工作意向告知这些猎头,让他们去通过Linkedin或其他途径在已有接触的雇主以及没有联系过的企业中进行搜索,从而快速帮你锁定目标公司及目标职位。
总结一下,在第三种找工作的方法中,如下3点是关键成功因素:
第一,对自己有足够自信。
第二,积极主动。
第三,有属于自己的能够打动别人的特色与风格,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人印象深刻。
方法四4——创造工作
这种方法属于我们今天说的四种方法中的最高层次。
到底什么是自己给自己创造工作呢?
当我们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或者创业者,并开始脱离平台养活自己的时候,我们就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份工作。
这样一份工作看起来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刚开始时也很难保持与之前相近的收入水平,但因为它脱离了平台的保护与限制,因此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并激发出更高的热情与动力。
在《未来的工作》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未来工作变化的趋势,其中一个变化是现在90%的全职工作岗位在未来都会消失。全职员工会变成自由工作者,企业也会被工作转移到外包公司和合作伙伴中去,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会被颠覆。
在这样一股强大趋势的作用下,最后一种找工作的方式,看似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也必然会经历一段黑暗时期,也许还会很长。但实际上,它却是能够帮助我们到达真正安全与自由彼岸的唯一途径,也是我最爱的找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