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轻人的不婚是一种常态
中国结婚对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是301.7万对,相比5年前的428.2万对,结婚率下降了29.54% 。
数据证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晚婚或者不婚。
小姨今年30岁的年纪,即使天天被她妈妈逼婚,她还总是那句话,结婚干嘛,还不如自己来得逍遥自在。
她是挺逍遥的,政府单位的铁饭碗,自己有房有车,三天两头的假期,这个月在北海道自驾游,下个月说要去乐山看大佛,没有工作的日子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去浪。
她说:“两个人在一起难免会有吵闹,这么逍遥的日子不自己爽,难道还要这个男人来添堵不成,我可不愿意。”
就像戚薇的那句经典台词,“你给我听好了,男人对我来说是没用的,因为钱我会赚,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要是有个男人我还得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庭,自己打游戏打得乐呵呵我都气得半死,给我劈腿劈出个联合国来,我还得满世界的给他灭小三,把他放进我户口本我都嫌浪费一页纸不环保。”
女孩们都这样,男孩又何尝不是,我一男同学,跟我差不多年纪,二十六七岁,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在父母眼里是该成家立业了。
可他至今没有女朋友,他也到不慌,跟他坐下来闲聊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还不找个女生把自己给收了。
他说:“我不愿意到了年纪就结婚,我要等一个奇迹,等一个我刚好喜欢她,她也刚好喜欢我的人出现。”
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经济独立,崇尚自由,不愿意被父母的那一套婚姻观绑架,也不愿意被束缚在那该结婚就结婚的言论里。于是我们总是扬言,这辈子都不嫁或是这辈子都不娶。
2
或许只有那个叫爱情的东西才会让两个不想干的人走到一起
我们不愿意结婚不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也不是因为害怕对方成为自己的累赘,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跟朋友晓霞聊天的时候,她说:“在别人看来,我是不愿意结婚,实际上是我还没有遇到可以一起走一辈子的人。“
晓霞今年26岁,旅游行业的计调,在这个三线小城,年薪七八万,一年出去旅游两次,出省又出国的。但是有点宅,没什么男性朋友,身边那些男孩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很难把目标放她身上。
家里的父母着急,隔三差五的给她介绍相亲对象,她也见,可是见了那么多,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不是双方无话聊就是对方在尬聊。
她说她喜欢扶摇和长孙无极的爱情,她希望遇到的那个人能够尊重自己,也能够帮助自己,她说我不需要他做我的天下,我也不要做他的天下,我只需要我们互相扶持,然后又彼此独立。
互相扶持,又彼此独立是我们这代人对爱情的向往,因为我们希望的是找一个价值观相同,三观相符,互怼还能觉得有水平的人跟自己一起走完余生。
3
其实我们之所以口口声声的不婚,只是想等那个对的人出现
两个人能聊到一起太重要了,他总能接上你抛给他的点,并且又抛回来一个,有来道去的,像说相声一样,这个过程中,你还能一直笑,能做自己,不用装,能开玩笑,能互相岔到一起的状态,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爱情。
我们总是不相信偶像剧里的灰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变得优秀,最后遇到了白马王子。我们总是觉得这样的故事只会出现在电视剧里面。
但是当你把自己变得优秀的时候,围绕在你身边的总是那些能和你匹敌的人,就像我的朋友晓霞一样,把自己变优秀了,可以滤掉一部分跟自己不匹配的人。
当然把自己变得优秀的同时,你也要积极走出去寻找你的盖世英雄。
芳玲和他男朋友是在跑团的微信群里面认识的,她说还没跟她男朋友见面的时候,就看到了他在朋友圈的生活状态,喜欢看书,爱跑步,喜欢游泳,爱出游,朋友圈永远都是一副积极生活的样子。
比起那些不是宵夜就是酒吧,不是游戏就是负面情绪的朋友圈。这个人很吸引她,本来就是一个跑团的,那就更好约了,于是她鼓足勇气约男生一起跑步,男生自然是没有拒绝,才会有后来的故事。
芳玲说:“后来她问男朋友为什么会答应一起跑步的事情,男生的回答是,看到你的朋友圈,觉得这个女孩是跟自己三观相符的人”。
我们要遇见那个对的人就要融入到那样的圈子里面去,我们不是不婚,而是还在寻找。我们愿意把自己变得更好,然后找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