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 名家书画
杜星云先生国画作品《觅》
画家这幅创作创作注入了工笔画新的思维和新的创作元素,古朴清纯的色调把观者带入了画境。一只水鸟在全神贯注的在荷塘中觅食,周围的残叶层层叠叠,光影斑驳,扑朔迷离,水墨氤氲。
画中这水鸟的刻画用线极尽细腻精微,体态优美,栩栩如生,画面聚焦先落此处,夺人心魄,鸟低头在寻觅什么?水中似乎空空如也,唯有天光云影在徘徊。抬眼周望,残荷断叶,亦虚亦实,水墨淋漓,笔酣气畅。
远看叶有色,近听水无声。
夏去花残在,秋来鸟仍觅。
鸟儿如人,一生都在都在寻觅,寻觅春天一支恒久芬芳的花,寻觅盛夏无穷碧的荷塘 ,寻觅秋天无边落木的硕果,寻觅冬天雪后哪一缕金色的阳光,我们同鸟儿一样一直在寻觅,寻觅饱腹的食粮,更寻觅精神的食粮和心灵的归宿。
藏一滴真水的香,只为把时光也研成墨,这正是杜星云先生创作这幅《觅》的深刻的缘由吧。
唐代朱景玄第一次提出画的“神、妙、能、逸”四格,宋代黄休复把唐代居于四格之末的逸格提到首位。即“逸、神、妙、能”, 而宋徽宗赵佶把黄休复排列的顺序又否定了,他认为应是“神、逸、妙、能”。
其实,中国画鉴赏以“形神兼备”为最。具体的是形,抽象的是神,不能“贱形贵神”,舍形不能求意,只有“形具”才能“神生”。也不能只重形,虚有皮毛,全无生气。“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形与神二者缺一不可。
杜星云先生“画眼”的形色处精细妙赋,余处大气磅礴,写意绵绵,却若有若无,飘渺有诗。“纯是天真,非拟议可到,乃为逸品。这幅画可谓创中国工笔画之新,形神兼备,意境高远,纯真怡然,标新立异。
@星云艺术ART
#杜星云先生艺术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