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知乎推荐的,后来看到豆瓣评分达到9.0(好高啊)再加上本身对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规律比较感兴趣,就从校图书馆借了这本书。打算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阅读完。
正文
原文:由于一方预期对方可能表现出敌意,他们很可能自己也变的恶狠狠的,这样便诱发了他们所预期的对方的敌意。
原文:客观现实是的确存在的但我们观察时总是带着信念与价值观的有色眼睛……科学并非是全然客观的。科学家并非仅仅是阅读自然这本书。更确切的说,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心理分类来解释自然。
高中的时候作为一个理科生,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用理科的那种角度去分析一个问题。比如说看一栋楼,高中的我会想:混泥土、怎么样才能建成这栋楼。但是大学读了经济系之后我可能回去想:盖这么一栋楼需要多少钱、用于什么用途才不会亏本。这前后的差异取决于思维的差异。同样不同系的科学家会用不同的思维去思考这个世界。
原文:我们对现实的知觉会被我们的预期所左右,这种倾向是人类大脑的一个基本事实。
原文:生活是正着来活,却是倒着去理解……当你进行多项选择测验时,面对多个看上去颇为可信的答案,任务难度会大大增加……事实总是在事后证明是正确的。
原文:成为团体的医院一员使个体体会到了一种匿名感,从而降低了自我控制力。
匿名感的增强导致自我控制力的降低。可以解释很多事,比如说网络键盘侠、起哄(怎么突然想的高中老师说的起哄是民族的悲哀)。
原文:当我门将莫个理论扔进垃圾桶时,并非因为证明他是错误的。更准确的说,他们就像旧汽车一样,需要更新换代。
原文:焦点效应: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成一切的中心……透明度错觉:我们会比其他人更明锐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
透明度错觉我认为可以解释以下几件事情:撒谎者往往会做出与正常人不同的反应,演讲时我们觉得自己非常紧张,但是其他人并没有看出来。
原文:自我概念不仅包括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示,还包括可能自我。而这种可能自我会激发出一种我们渴望生活的愿景,对我们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或者促使我们努力避免成为我们自己害怕的模样。
原文:自我与文化西方文化中的心理学假定,定义你的可能自我并相信你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会使你的生活富足……当人们经历了富裕,地位改变,城市化和大众传媒后,个人主义开始迅速蔓延。而亚洲、非洲、中南美地区的本土文化则把集体主义放在更重的位置上……当被问及语言的作用时候,美国学生更可能提及他的自我表达功能;而韩国学生却注重语言如何促进与人交流。
而完全集体主义可能会导致的两种效应:1.当持有此观点人数较少时会产生负反馈,即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持观点者会隐藏自己的观点,最后这种观点消失殆尽。2.当持有此观点人数较多时会产生正反馈,剩下的人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接受这个观点,最后这种观点成了社会集体认知。
而完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正好相反:大家过于强调自我,人们观点难以被其他人接受,所以这个社会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观。
但是幸运的是:不存在一个社会是完全集体主义或者完全个人主义,大多数的社会是集体与个人共存,只是偏重不一样。
我们国家集体主义偏重较大,在我们文化中存在一种说法:舍小我就大家。可能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集体主义,我们强调集中力量干大事,但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既然力量被集中起来,那肯定存在一些领域力量不足。但是资本主义又存在无法集中力量进行短期收益很小的但是非常重要的领域。然后集体主义还存在一些表现:从众心理,人云亦云。
原文:变色龙效应。我们会自然地模仿他人的姿态和语言,这能促使别人喜欢我们,但模仿他人的消极表情(如生气)除外……模仿他人的行为能令他人喜欢你,有益于你和他人的交往。
变色龙效应往往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我们在微信聊天中“盗图”,和模仿对方说话的口音和口头禅,这些行为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却是又加进了你们之间。而关于变色龙效应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出于对熟悉的事物的亲切感和对自恋。
原文: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罪恶的世界如此恐怖,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敢与洞察其秘密。
上面这段话主要讲了米尔格拉姆实验的内容和结论。我在此做一个总结和分析:
引起服从性的因素:
1.与受害者的感情距离。我们容易漠视那些与自己无关或者失去个性的人。我们会忘记海啸导致的数以万计的受难者,却对室友从床上摔下来而感到遗憾。郐子手常常用布蒙住受刑者的头部使其失去个性而减轻自己的罪恶感。而这一结论也解释了为什么媒体喜欢用一个个细腻的描述和动感的照片来介绍一件事情,因为这样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正如GUY DAVENPORT 所说的:距离消弱责任感。
2.权威的接近性和正当性。试想教导主任亲自叫你去帮他批改作业和托人转告你让你去批改作业哪一个更会让你屈服(后者说付出服从),教导主任叫你去帮忙批改作业和校长叫你去帮忙批改作业哪一个更会让你付从。PS:权威必须正当合理不然会激发逆反心理。
3.群体的影响力。这一点属于从众心理的范畴,服从也会收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毕竟谁都不喜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上级也喜欢打出头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也是同一个道理:最初帮助的行为加强了友爱的氛围,而友爱的氛围导致了更多人服从这个强迫规则。(这也是前文说的正反馈)
4.行为和态度。种族歧视导致部分人对被歧视种族的轻视,轻视则会引发迫害行为,甚至他们会认为这一期理所当然。
原文:在观察了成千上万的人之后,我可以这样说,如果在美国建立像纳粹德国那样的集中营,我们会发现在美国的任何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中都能找到足够多的人为集中营工作。
原文:他们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强烈力量使自己不要脱离群体。
原文:到一个新国家之后,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新环境下得体的谈话和行为——也就是从众。
原文:狂热分子是指那些无法改变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无法改变客观事实的人——温斯顿·丘吉尔。
原文:说服之前先赞同对方的观点,这样会让你看起来很睿智……说服别人时要显得信心十足。
影响说服力的因素:
1.可信度。突出自己的专业性和自己的见多识广,然对方觉得自己信心十足。我们会认为站在自身利益对立面的人是真诚的。加快语速也可以增强专业性和信赖度。
2.吸引力和爱好。外表的吸引就是其中之一,长相俊美的人在表述莫个论点(尤其是感情方面的论点)往往更具有说服力。相似度也具有吸引力。
3.理智和情感。有良好教育背景或者善于分析思辨的人更容易接受理性的说服。
原文:要避免陷入“完全封闭”的环境,失去与社会的支持和信息网络的联系。不要切断自己与家人的情感联系。以你的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为参考群体,相信他们——不要接受别人对他们的贬低。——PHILIP ZIMBARDO &CINCY X.WANG
蓝鲸死亡游戏就是使受害者长期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
原文:“你今天该休息了”“尝试你自己的方式”“跟着感觉走”“放手去做吧”“没有任何限制”“抓住你的愿望了吗?”这些话语证实了广告和营销传递出这样一种主要信息:生活就是自私自利、即时享乐和物质至上。
讲道理研究心理学最出色的不是那些搞学术的人,而是那些搞营销的(我马上就要考市场营销了,有时候真的感觉学市场营销先得把心理学学好)中国人喜欢存钱,这一点虽然在应对金融危机之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可能导致内需不足。而能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就是媒体宣传消费的思想,其中的主力军就是营销广告。三十年前美国牛奶需求是咖啡的两倍,通过这三十年的营销宣传,现在颠倒了过来。
未完待续,点个关注,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