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脆弱的本质(指遗传、类型,特质、本能)很能随时变化,因为它依赖很多影响:如食物、周遭环境、时间、天气以及其他众多原因。当我们的理智(观点和逻辑思考)认同了本质天然的随这些因素变化时,我们会误以为自己不需要变化,随着这些因素变化了就可以了。有一种软弱的人或者说大众化的人,既认命于只好 这样,又不甘心于不能更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理智是种机能,很容易改变,比如:你很饿,需要食物,但给你提供食物的人,一举一动让你很烦,考虑到饿的这个体验,理智会告诉自己,忍忍,忍忍,人家这就不错了。处于一种需要,理智会做出符合需求的姿态。但本质不同:对这个人印象不好,那么我饿死也不需要他给的食物。而换一个人给予同样的食物,则感恩戴德,感激不已。看上去这属于脾气不对付,其实是自己内在本质对这个人的不认同。
我年轻的时候也不随意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得挑挑,好像接受某人的帮助,也是挺给别人面子的事,另外愿意以此交往愿意彼此成为朋友,很把自己当回事。觉得自己在选择,很有资格感。当理智屏蔽掉一些帮助时,本质内部是有声音的,可很多时候理智也会把这真诚的声音屏蔽掉,让身体和感觉处于舒适和麻木状态自以为是。
大人和小孩在本质上并无实际区分,高兴忧伤哭笑悲喜等等,唯一不同的是,小孩在理智层面缺乏材料和逻辑思考。小孩因为缺乏材料和逻辑思考反而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真诚表达,渴望度高,表现强烈往往会被大人满足。而一个人长大,处于贡高我慢的状态,考虑很多因素,真实的意愿拐千山越万水层层包装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会惊异,这个需要真是自己的真实需要吗?所谓“智者障”就是看似懂得多,面对改变时推拒多理由多傲慢多。
中国教育欠缺的是:真实教育和对一技之长的教育。真实教育被高大上取代,对一技之长的真正训练被似是而非得一技之长的形式所代替。
今天下午去和几个人围坐而谈,我谈到自我改变,尽皆耻笑。那个富翁说:如他死了,他儿子立马能变,否则儿子改变不可能发生。中产先生说:有吃有喝改变啥呢?别变得缺吃少喝了。女画家也认为自己很好了,去年开始描画,今年已是省美协会员,突然觉得自己是个画家了。这理由好的很也欠缺的多:对富翁的儿子来说,非得等老子死这么大的代价才去改变?对于中产先生来说,改变是为更好改变的,哪有为却吃少喝改变的。至于女画家就算是美协会员,跟你会不会画画,懂不懂艺术有关系吗?每个人都有自我满足的部分,内心深处都泛着不安和恐惧,外在呈现都傲慢自负。面对改变人大多如此,拿满足的一面或仅凭好恶去评价改变。生命真实的声音和呈现都会被理智屏蔽。
生命状态的改变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渴望,深度渴望且严肃!
生命是需要本身敬畏的生命,神圣庄严,严肃认真。这样去深度渴望严肃渴望,生命才会成为本质上真正要成为的那个生命,理智不再是一个机能,是和本质一体后能分离的机能。
我们从某个最初,就遮掩了自己最直接的需求,因为我们会意识到大人或父母不会直接给予甚或拒绝。所以在成长的路上慢慢的变得懂事压抑自己,变得听话去顺从他人,变得委婉去伪装文明,变得层层盔甲加身去显示坚强……一切的随着成长去讨好去遮掩的往事,都使我们自己失去真诚——真实和诚意!
某个沉静的夜晚在选择面前做挣扎的时候,用内在本质去选择而不是用头脑理智做选择的时候,这个选择是离真相最近的选择。同时这个选择也是真诚的选择。请你真诚一些好吗?是来自内在本质对外在生命形相最轻最温软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