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我报了一个写作课,说不定很快我要成为写作者了哦。如果运气好的话有书出版,到时候有人请我去分享,做线上课程。哎,这样就是会很累啊!”小敏喋喋不休地说。
“那你记得到时候出书告诉我,我去买。”
当然我说的话是敷衍她,不是说我看轻她的梦想。而是我认识她的十几年里,我已经看了无数遍她这种鸡血满满的样子。
然而,她这种鸡血满满的样子也就维持几天。然后会自我偃旗息鼓。开始打另一桶鸡血。周而复始。
果然,一开始小敏还在她报的课程的社群里每天都能坚持写点东西,然后发给我看。文字算不上多好,但是慢慢积累肯定还是有点看头的,毕竟开课的老师也是讲了一些干货,只要按着方法做下去还是会有一点效果的。过了一个礼拜之后就变成了两天写一次,在后来变成了一个礼拜写一次。
再后来:“姐姐,这条路太难走了。走不下去了!”小敏在微信上给我发语音。
从开始到结束不到一个月。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惊讶。因为已经太多次了。
看着瑜伽教练很多兼职的,可以赚不少零花钱,兴冲冲去报瑜伽教练班。“多条路肯定是好的。”这是她的想法。
看着有的人可以在晚上录音可以赚点小钱,跟风去报了一个声音提高班。“录音多好操作啊,在家里就行,不用出去。这样除了上班就还有一条出路呢”
反正看着什么都好,什么都想去试一试。但是现实是,小敏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不是今天被老大骂,就是明白得留下来重新对数据。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分分钟想再开辟一条阳关大道。真不知道这她是有想得太多还是想得太少?
02
但仔细看看,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真不少。现在斜杠青年大行其道,搞得每个年轻人都做着斜杠青年的美梦。
既可以兼顾本职工作,还能再做点其他的,多不少收入。这么美的事情想想就会笑醒。
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首先得把现在走的这条路走好了,走通了,然后再来考虑其他的。
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别人所做的努力,也容易忽略自己会遇到的困难。给两个轮胎就想造一辆汽车出来,给两根木头就想造一间房子出来。
是的!在想象里,好像自己挺能干的。
但是,只要去问问那些真正的斜杠青年,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
那个下班后成了畅销书作家的,其实人家早已经写写写写了十几年了,加起来都有上百万字了;
那个兼职的瑜伽教练,其实练瑜伽也七八年了,除了上班就是在练瑜伽,在暮色里,在朝霞中。风雨无阻。
我们看到了别人走的条条阳关大道,却忘记了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03
小伟也和小敏一样,很喜欢报网上的网课,但是他有点不一样的是,他非常注重实践。他报了一个关于阅读的课,还就真的天天拿着课上学到的方法来阅读,做读书笔记。做着做着有人觉得他还不错,就有人推荐他去书店做分享。这对他来说也就是一个下午的事情,加上都是的亲身经历,所以也不需要怎么来思考,怎么用的怎么说,这么接地气反而很受大家的欢迎。现在书店已经和他约定每周做一次分享,带着书店里的读者一起看书。当然会付一些酬劳。他说这真的意外之喜,本来只是想学点读书方法,多看点书。真的是没有想到。
但是我并不意外,因为他默默地在那里看书做读书笔记,已经快一年半了。有时候半夜发信息都是还在看书。在网上发书评也是,每天每天发,从不间断。
你看,路还是能多走几条。只是你真的有没有真正走出去。还是仅仅是在那里想了又想,想了又想。躺着床上想,走在路上想。
想着想着就累了,想着想着就不记得了。
嘿!你是小敏还是小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