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3D打印这个名词,是在几年前的一篇科技文章里。后来则是通过在国外的留学的朋友她们零星的几张尝鲜图,才慢慢觉得这个东西离我并不遥远。今天通过一个团队的分享终于亲眼看见传说中的3D打印。
我个人觉得,3D打印亮点不是在于打印出来的东西,而是在于它输出前设计的过程。
它现在技术还未到惊艳的地步,等到可以实现远程传输的那一天方才叫惊为天人。比如说我们能不能通过3D打印机实现远程传输?以后要把人送上月球就不用这么费神地制造天宫X号,直接用个扫描机扫一扫然后在月球基地通过3D打印完全复制一个人出来。(那时候技术就不再是瓶颈,往往就会涉及到伦理道德的讨论)。
因此在打印出来的成品尚未达到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现阶段,可以玩的一点是什么呢?我通过今天3DPBOX的分享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打印过程中的自我探索与学习。他们团队有一点很特别的就是,他们曾经在少年宫开设了产品设计课程,指导中小学生设计并打印出他们的作品。他们在分享的时候还提到,有一些学生为了成功打印出他们的作品,必须结合他们自己所学的物理学知识,甚至有些关于受力的知识还要自己课外去探索学习。在国内,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的工具技术,同好者交流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验探索居多。因此,很多时候学习如何设计出一个产品,除了制作过程一些必须按部就班的步骤外,更多的是考验设计者对二维平面设计乃至三维力学空间设计等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在这过程中,年龄没有任何特别明显的优势。换句话说,面对同一问题,孩子的创造力与学习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有可能表现得比成人要好。基于这点,可以考虑开发一种面向孩子的3D打印教学产品。
3D打印在国外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我一些在加拿大留学的朋友说那边的小学都会弄一部这样的打印机给学生们自己鼓捣。我突然觉得3D打印机,会不会就像计算器于数学题的存在。计算器减少了繁琐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当3D打印机抽离了冗繁的动手过程,保留了想象力与解决问题的空间,缩短了想法到成品的时间成本,从某角度来说,这是好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