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红楼梦》,我只会去关注里面的几个主角的言语和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而今重读《红楼梦》,却发现喜欢上了一些不大起眼的人。比如刘姥姥,提到她,我们下意识的都会想起那出“刘姥姥进大观园”,就这么一出,让这个从《红楼梦》中走出来的人物,几百年来被人们笑话了多少回。她成为了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一个代表人物。不过,此刻我想对她说的几句话作一分析。
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有这么几句话:
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
我们来看看刘姥姥的回答到底妙在哪儿:当贾母问园子好不好时,刘姥姥没有按我们一般人的思维那样回答“好”或“不好”,当然刘姥姥是不会回答“不好”的,这个无须说明。她完全跳出了一般人的思考模式来回答。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她直接说好,那么会给贾母或读者一种怎样的感受呢?若是直接回答好看,那么对于贾母这样一个听惯了附和之语的人来说,就会觉得这个“好”字多少带有勉强之意,一点也不讨人喜。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只会觉得这是谁都会这么回答的,面对贾母这样的人,慑于她的显赫家势,刘姥姥的回答一点也不奇怪。
可刘姥姥不同于一般的姥姥,她没有选择这样一种简单直白的回答方式。而是先说乡下人见到过年时从城里购买的年画是如何的欣喜,如何的想到画里逛逛。乡下人恨不得爬上墙钻进年画里,是因为年画太美了。如今,贾母的园子比那年画里的景物还要强十倍。这样一比较,贾母的园子好不好,美不美,美到什么程度,已是不言而喻了。在这里,年画作为一个具象化的特定的意象,被赋予了美的力量。因为画在每个人的心中是“美好、美丽”的象征。有了前面心理上的美感作铺垫,而后再来一句“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就给人心理上造成更强大的“美”的震撼力。这样一来,贾母听了,心里乐开花,马上吩咐惜春第二日画一幅园子的画送于刘姥姥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这可是相当于明星签名的待遇了。不得不说刘姥姥说话的艺术真高明,不得不说曹雪芹高超的文学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