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再拖,成为了习惯。
生活中很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等会再做,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
9点上班,想要6点早起去锻炼学习,每天闹钟一响,脑袋里就冒出了个想法,等等再睡会吧。
周末计划学习几个小时,但一周都没好好刷过抖音了,就看一会,但刷起来后根本停不下来哈,算了,下周再学吧。
今天定好的看书半小时,写东西半小时,但是也有其他工作需要处理,算了读书写作,等会再做吧。
等会再做。成了我们安慰自己的解药。
问题的本质是这些事情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今天不做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正式每天坚持做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些有准备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能够利用好工作生活之余的空闲时间做好重要不学习的
那么如何摆脱拖延的惯性,让我们快速进入注意力进入工作学习状态呢?
1.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紧急的事情。
跑步最难的是站上跑道。
上晚班的时候,每天13:00上班,但是想利用好上午的时间就需要早起。昨天辛苦工作了一天就不能多休息会嘛?于是等会再起来的想法冒了出来,于是睡醒之后刷刷朋友圈,看看抖音,一上午就幸福的过去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于是每天起来了之后就开始打车,然后迅速洗漱,因为不马上起来车不等我哈,本来起床这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立刻变成了重要紧急的事情。
于是早早到了单位后,异常珍惜这段宝贵的无人打扰的时间,开始手边的工作。
2.学习工作没状态不想做怎么办?
状态是干出来的,兴奋的状态是由人脑中的伏隔核等部位产生的。伏隔核的位置接近人脑中心,它的尺寸非常小,但它的性质却比较复杂。要想让伏隔核活跃起来,就必须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刺激,否则伏隔核是运转不起来的。而持续去做,是刺激伏隔核的关键。
很多人觉得写作等创意类工作是最需要状态灵感的,人们也经常把突然闪现的灵感成为“缪思女神的降临”,但作家斯蒂芬·金认为:“作者的职责是在规定好的时间内,向缪斯汇报,自己身在何处,在做什么。”
好的状态从天而降的概率太低,我们不能一味的等待,要主动做好准备,让缪斯女神更容易看到我们。
3.创造一个不被打扰的第三空间
史蒂芬·金每次再需要集中创造的时候就会关掉通信工具,离开办公室去咖啡厅写作。在这段时间就留给写作这一件事情,直到写完内容才打开通信工具处理消息。
当你希望集中注意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被打扰。建议一个专属于做某件事情的时间空间。
4.合理使用半个小时的时间
有时候工作学习没灵感,没思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时。看看今天的工作学习待办计划中有哪些是半个小时能够做完的,选择一个开始去做吧。
每个人的专注力都有限,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把轻松任务完成了,精力也恢复了些,最重要的是避免掉进沮丧的漩涡。
学会利用好零散的半个小时也能够帮助我们练习快速集中注意力开始行动的能力。
这边文章的结尾就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写完的。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拿铁因子”,一对夫妻,每天午后必定要喝两杯咖啡。有一天,一位理财顾问告诉他们,如果每天少喝这两杯咖啡,他们30年可以省下40万。假设每天一杯咖啡,一年365天,就是365杯,如果一杯20块钱,就是7300元。30年下来,合计219000元。一人21.9万,夫妇两人就是43.8万。拿铁因子,即:类似拿铁咖啡这样、以消费性为主的习惯性支出。
就像每天的那些被用来消遣的“30分钟”一样,每天30分钟,一个月900分钟,一年10800分钟,180个小时,能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并且每天不止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