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少年的艺术

如果说人生如诗,少年就当是最优美的段落。

如果说人生如歌,少年就当是最动听的部分。

少年时代的我们,冲动、任性、放肆、却感情丰富。

倘若想更好地理解人生,最好去漂泊。

我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城市,早已习惯了北方的天气。

写完这本小说的最后一段时,正值夏季。

干燥的北方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撑着伞,走在校园的水泥地面上。

由于学校的排水功能很差,雨水越积越多。

轰隆隆的雷声从头顶上滚滚而过,我第一次感受到对大自然的恐惧。

我记得我以前从来不怕雷电的,听见雷声,反倒兴奋莫名。

我跑起来,水已及小腿,整只脚也都陷入水中。

突然感到很烦。

该死的水。

其实我以前也很喜欢趟水的。

这种心态的变化让我觉得,我和我的少年时代彻底决裂了。

幸亏公交车上的小孩子没给我让座,否则我中年都不用过了。

那段青葱似的岁月,只能成了一声悠远的叹息了。

莫言说,应该把一个作家的小说当自传看,把自传当小说看。

陀大爷却在《少年》一书中开头就写,只有过分卑鄙地爱自己的人,才会不知羞耻地写他自己。

这是本小说,确非我的自传,原因很简单,我不是作家。

至于书中的少年主角,与我更是相去甚远。

他的故事,我从未经历过。

没有和一个女孩子同坐过一辆马车,没有去过北京,没有到过四川,对洛阳的记忆也是来自五岁以前,没有见过蛊虫,没有见过毒针,更没经历过明朝那些事儿。

可是,这些种种的没有,并未束缚我,反而给了我很大的自由。

想像的自由。

四季不会变,人的性格却复杂多变。

日月不会变,人的意识却瞬息千变。

古代的景物不会变,古人却和现代人一样,很善变。

会哭会笑,会伤心会烦恼,这些于我而讲,足够了。

我为什么要选择少年时代呢?

因为我经历过。

我知道自己少年时的想法,而且记忆犹新。

我始终认为一本小说的情节文笔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作者个人的想法,应是自己头脑的产物,不该是剽窃抄袭而来的。

如果单纯地讲一个故事,每个人都能讲上几个。

而一个写东西的人,不仅应是个故事高手,还应该是个艺术家。

余华,苏童,王小波,是我的最爱。

前两个教我如何叙述,后一个教我如何思考。

现代作家中,最爱的却是鲁迅和沈从文。

鲁迅先生的文笔冷峻凌厉,言辞中能嗅出剑拔弩张的气味,他却是大爱的。他用怒来爱这个世界。

沈老文笔宽容而温暖,深情款款,他最能看见人性中的美。

网络的盛行为写作提供了自由的平台。

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挥洒自己的演说欲望。

当然,其中不乏好书。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卖的火的书就是好书?

现代青少年似乎不再愿意看一些中外的经典著作了,通俗的金庸古龙小说也不愿再看了。

他们看得最多的却是网络小说,其中有玄幻,穿越,言情……

我没看过上面的书,很惭愧,但我遇到了都会翻上几页。

一盘菜的好坏不一定要吃完才知道吧。

我写的这个题材,网上很多人写过,中外许多作家也涉及过这种题材。

但我不怕重复,同是一盘白菜豆腐,别人做成家常小菜,黄蓉却能做成珍馐佳肴。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手艺吧。

在这里,手艺的意思,并非手上的技艺,而是手上的艺术。

我把小说当成美。

艺术之美。

少年也是美的。

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