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古希腊有位国王听周围的人经常谈论“逻辑”这个话题,而他又总是不明白大家在高谈阔论什么,为此深感羞耻。于是他悄悄向一位知识渊博的哲学家请教,希望哲学家能够用最通俗简单的语言告诉他什么是“逻辑”。
哲学家听了国王的要求,沉思片刻后道:“陛下,如果简单讲的话,逻辑就是一种道理道理。”
“它是一种什么道理?”国王急切地问。
“逻辑是一种关乎对与错的道理。无论我们是在说话还是在做事,无论将军打仗还是君王治国,都要符合逻辑,如果违背逻辑的话就会犯错、失败,如果遵循逻辑的话就会正确、成功。”哲学家耐心地解释道。
国王听后还是不懂,感到沮丧无比,显然他那可怜的智力无法理解如此复杂抽象的概念。
过了一会,他又鼓起勇气问道:“那您能让我看看逻辑是什么样子吗?”
哲学家听了不由得苦笑道:“陛下,请恕我无能,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肉眼看不到的,比如时间、重量、幸福、智慧等,道理也是其中的一种。如果您想真正理解什么是逻辑,首先必须学会不用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去思考这个世界。因为,逻辑存在于形而上的世界中,靠肉眼是绝对看不到的,这就像水里的鱼无法感知到天空的存在一样。”
在思维活动中,人们可以遵循正确的道理去思考,也可以不遵循正确的道理去思考,一般人们很少会主动去反省思维的道理,即为什么这样思考“对”的机率比较大,为什么那样思考“错”的机率比较大。在古代,哲学家们最早发现这一问题,并对此做出深刻研究探索,后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集各家之大成创立了形式逻辑学这一门学科。
今天,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逻辑的重要性,以及逻辑的无处不在,无论是科学逻辑、艺术逻辑、经济逻辑,还是在工作逻辑、学习逻辑、生活逻辑,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顺之者“对”,逆之者“错”,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