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跟风在杨绛先生逝世后写下这篇文章,前段时间拿起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来翻阅,看到一半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杨绛先生逝世的消息。我想寿终正寝,一家人从另一个世界相聚也是一件幸事。
初读《我们仨》,文字平易近人,让人静下心来去体味他们之间的一种生活,他们之间相互平等,他们之间萦绕着幸福,他们之间对生活有期待。他们经历过分离,经历过磨难,只要三个人在一起便是幸福,不管在哪都是家。正如书里面说到的“三人同住一房,阿瑗不用担心爸爸妈妈受欺负,我们也不用心疼女儿每天挤车往返了。屋子虽然寒冷,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我想这就是他们在动乱的年代所希望的生活。
后来经历了一些事后女儿和丈夫相继死去,留她一个人,就像她说的这个家也没了,从此“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生活都有幸与不幸,两个人互相扶持,一起努力,一起成长,虽然有磨难,最终也只是一种回忆,有希望总归是好的。这篇写的有点乱。该说的没有写出来,思维也比较混乱 ,那就这样吧。贴一些觉得印象深刻的句子。
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嘀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至今还记得我一个人到火车站去接他时的紧张,生怕接不到,生怕他到了北京还需回去。
毕业后工作如分配在远地,我们的女儿就流失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我们的女儿可以永远在父母身边了。
三人同住一房,阿瑗不用担心爸爸妈妈受欺负,我们也不用心疼女儿每天挤车往返了。屋子虽然寒冷,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
《管锥编》和《堂.吉诃德》是我们最后的书了,你给我写三个字的题签,我给你写四个字的题签,咱们交换。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我们仨,却不止三个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