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危机”软件工程师,是“瞎扯“吗!

小王今年25岁,是一名外卖小哥,为了生活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搜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风里来雨里去,对未来职业发展一片茫然。

想想当年一起玩得好的几个同学,个个都有专业技术在身,对未来的职业规则都很清晰,再看看自已没有一点目标,心里很是忏愧。

于是小王痛下决心要为自己的将来好好规划一下,朋友介绍说可以学习软件工程师,但小王学在网上看到35岁会成了互联网人的危机之年。

什么35岁焦虑,什么35岁职业危机,让他犹豫不定,难以抉择。

为什么会出现35岁危机呢?

《这就是软件工程师》这本书有讲到,根据国内情况分析来看,国内很多公司面临着比较大的变化,好不容易做了一个新的产品,可等到上线之后却发现没用。之后就撤下,换成别的。所以软件工程师打磨得再好,也无法体现价值。

国内整体的氛围和发展阶段如此,作为软件工程师人人很难有所改变。如果想在这一行干得长久,你需要明白“35岁危机”,更多是和能力,水平相关。年龄不是问题。

所以需要的是提升自己,达到资深工程师水平,才能继续干下去。

1、探路能力

只要方向没有问题,即使没有路,也能够蹚出路来

2、贡献能力

能够在实施过程中提出更好的,更简单的方法能及相关创意

3、解决能力

方法总比问题多,能够带动团队解决一切拦路的问题

4、提高标准

能够不断发现不路并弥补,解决问题,提高标准

这本书特别适合以下几类人群,为子女规划未来的父母,高中和大学队段的学生,刚刚步入职场的新鲜人,以及人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士。当然,如果你有充沛的好奇心,或者正在规划职业道路的切换,它很适合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