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25岁,是一名外卖小哥,为了生活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搜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风里来雨里去,对未来职业发展一片茫然。
想想当年一起玩得好的几个同学,个个都有专业技术在身,对未来的职业规则都很清晰,再看看自已没有一点目标,心里很是忏愧。
于是小王痛下决心要为自己的将来好好规划一下,朋友介绍说可以学习软件工程师,但小王学在网上看到35岁会成了互联网人的危机之年。
什么35岁焦虑,什么35岁职业危机,让他犹豫不定,难以抉择。
为什么会出现35岁危机呢?
《这就是软件工程师》这本书有讲到,根据国内情况分析来看,国内很多公司面临着比较大的变化,好不容易做了一个新的产品,可等到上线之后却发现没用。之后就撤下,换成别的。所以软件工程师打磨得再好,也无法体现价值。
国内整体的氛围和发展阶段如此,作为软件工程师人人很难有所改变。如果想在这一行干得长久,你需要明白“35岁危机”,更多是和能力,水平相关。年龄不是问题。
所以需要的是提升自己,达到资深工程师水平,才能继续干下去。
1、探路能力
只要方向没有问题,即使没有路,也能够蹚出路来
2、贡献能力
能够在实施过程中提出更好的,更简单的方法能及相关创意
3、解决能力
方法总比问题多,能够带动团队解决一切拦路的问题
4、提高标准
能够不断发现不路并弥补,解决问题,提高标准
这本书特别适合以下几类人群,为子女规划未来的父母,高中和大学队段的学生,刚刚步入职场的新鲜人,以及人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士。当然,如果你有充沛的好奇心,或者正在规划职业道路的切换,它很适合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