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朋友圈被刷屏了。“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逐渐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特殊日子,突然火爆了起来。
但可笑的是,我听到有的家长说:今天是不打小孩日,我不打你,看我明天怎么收拾你。
也有孩子对家长说:今天不能打小孩,今天是我们的节日,你今天不能打我哦!
多可笑,这个节日没有起到本意中的警戒作用,反而成了一个形式上的约束。
这反映出了大多数亲子关系的症结所在:家长们只在乎教育:“苦口婆心”型教育、“为你好”类教育、“棍棒”式教育等五花八门,却唯独忽视了亲子关系的培养。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所有的教育,越用力就越失败。
1
很多父母一辈子捶胸顿足,哭天抹泪。恨不能把心掏给孩子,却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总是不领情,把父母推得远远的?
最新一期《变形记》中的16岁男孩吴新颖,跟妈妈的关系非常紧张。
妈妈对他可谓是百依百顺,甚至有点趋于奉承,但吴新颖完全不领情,甚至表现出对妈妈的厌恶。
妈妈给他买最爱的糖葫芦,他不耐烦的推开。全家一起合影,妈妈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他愤怒拒绝。可怜的吴妈妈在摄影师按动快门的一瞬间,还是悄悄把手搭在了孩子肩上。
节目一开始录制的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使人误以为吴新颖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不懂妈妈的辛劳付出,完全不体会别人的感受。
但妈妈的委曲求全和总想黏着儿子的操控欲,也让人奇怪,是什么使母子关系变成这个样子?
随着新颖变形的开始,我们慢慢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很随和、也很能体贴他人的人。被小果一次次激怒,他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跟家里的其他成员也都相处的很好。
当播到他跟着麻老师到学校做助教,听到留守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常年见不到父母的经历时,他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到这时,我们才知道,他跟这些孩子一样,童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原来,吴新颖的父母在他童年时期并没有花太多心思在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长大了却希望能够得到孩子的爱和尊重,这要求实在太不合理。
即使这样,吴新颖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当他们给儿子写家书时,字字提及的都是希望儿子能够改变,希望通过变形把孩子变成一个完美的、听话的、爱他们的孩子。
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基础,吴新颖的父母连教育孩子的资格都没有了,只能把孩子改变和成长的希望寄托于一个综艺节目。
从吴新颖变形中的表现来看,能在经历过父母缺失的童年、父母越界过多的少年时期,还成长的这么健康、阳光、有爱,实在是很难得。这孩子身上没有太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他只要继续保持自己就好了。
而他的父母,如果不意识到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并从自己身上着手改变,即使吴新颖变形所谓“成功”,回家以后,亲子之间的关系仍旧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善。
2
同时参加变形的另外一个男孩,叫做冯博超,处在青春期的他跟父亲的冲突剧烈,关系糟糕。父子俩甚至会有肢体上的冲突。冯博超来参加变形,就是为了避开父亲,避开与父亲的冲突。
从视频的纪录,可以推测出冯博超的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采用的是棍棒式教育。以至于儿子到了青春期以后,跟父亲的冲突愈演愈烈。
在冯博超启程参加变形之前,一直拒绝跟父亲沟通,即使父亲提议再拍一张全家福,冯博超也拒绝了。
从小没有建立起和谐而温暖的亲子关系的家庭,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遇到的问题会格外多,冲突也会格外尖锐。
就像那句话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怕辛苦没有对孩子亲力亲为的付出,没有给孩子耐心温情的教养。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那些你曾经想避开的问题和想躲过的辛苦,会成倍的找你补回来。
孩子小的时候,面对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只能默默忍受;等他长大了,家长还想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已经不再可能,甚至连教育都不可能。
尹建莉说,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爱是养育孩子的前提,是我们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的最坚固的桥梁。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能给我们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
给孩子真正的爱,而不是打着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让“不打小孩”成为日常,而不是节日。让孩子和父母的心连在一起,而不只是捆绑孩子的身体。
做到这些,我们就会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才有资格谈教育。
3
最后一位参加变形的男孩赵楚苌,从小由外婆带大。他的父母都是公司高管,每天忙于工作。甚至在变形结束时,赵楚苌的妈妈也没能够抽空来接儿子回家。
看着吴欣颖和冯博超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接,赵楚苌的心情可想而知。父母给了他最优渥的物质条件,却不能给他随时可以见面的陪伴。
张楚苌是三个孩子里年龄最小的,也是内心最柔软的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年龄的关系,他遇到麻烦事最爱哭鼻子。但跟缺少父母的陪伴也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父母的缺席,赵楚苌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在工作人员通知他,妈妈不能够来接他时,赵楚苌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意外和难过。
记得哥哥张国荣,在他的自传里表达过,他的童年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过得非常孤独。跟他感情最深的人是他家的佣人六姐,六姐虽是佣人,在张国荣心中的地位却超过了母亲。六姐是张国荣一生最感激的人。
我想赵楚苌最大的情感依赖应该是外婆。但老人的教育方式,使楚苌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胖子,也成了一个蛮横无理、任性胡闹的小少爷。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内心孤独,特别渴望有人陪伴的小孩。
《朗读者》里说,
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 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 陪伴也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是去了生存的意义。
忙不应该成为无法陪伴孩子的理由,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只有肯为孩子花时间,才能跟孩子有情感上的连接,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了亲子关系才能谈教育。
否则,对孩子而言,你只是名义上的父母,没有亲密和信任可言,你说出的话让他如何去接收呢?
武志红说,
父母能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是无条件的爱,而不是“教育”。
教育很容易,难的是如何充满爱的教育。在孩子能够感受到爱的同时接受教育,会令这教育的力量无比坚韧。会使这教育如同一颗小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无论遇到再强烈的暴风雨也不会磨灭。
这才是我们应该给到孩子的,所谓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