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恰巧我当时正在参加一个关于创伤的微课学习。在课程结束时有提问环节,我就借机把我的困惑发给了老师。方老师做了细致耐心地解答,我非常受益。我摘抄记录在此,鞭策我更好地学习成长。
【方老师好,听了雨奇老师的创伤微课,我发现自己有很多创伤症状。尤其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我听到H小朋友说某个东西是归属他的,而事实上真不是他的时候,我大脑里蹦出两个字“你欺骗我”,再看到真正的物品的主人D小朋友委屈哭泣的表情时,我就被激怒了。瞬间我觉得是我自己有问题,告诉自己不要讲话,找点其他事情做避免对小朋友说出伤害的话而造成创伤。请问我这种反应属于创伤反应吗?谢谢~】
振瑗,你好![微笑]
首先,我发现你对自己的觉察能力很好。你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大脑里蹦出的念头,然后感觉到自己被激怒的情绪,然后在行为层面,你还能提醒自己不讲话,避免做出伤害。这整个过程,做得很好,觉察也很好。这样的描述,也给大家一个例子,如何在念头、情绪和行为层面觉察。[强]
那么你是否愿意对这个过程做更深入的觉察?
当你看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大脑里面出现“欺骗”的念头,当你看到孩子委屈哭泣的表情时,你被激怒了。
有没有可能,在你的小时候,你也曾经被其他的小朋友,欺骗或者抢夺过自己的物品,小时候的你,有些弱小,有些无助,只能委屈哭泣,小时候的你,愤怒没有机会表达出来。于是,这样的场景,触发到潜意识里的伤痛,通过念头和情绪浮现出来?
好在你觉察到并且提醒了自己。那么,这份被激怒出来的愤怒情绪去哪里了呢?如果没有处理,情绪可能就会积压在心里,积压在身体里。也许下一次又会爆发。
或者,假如小时候的那个伤痛很强烈,有可能我们就会被直接触发,无意识地反应出来,对着孩子发泄愤怒,说出伤害性的话,就像是把过去的创伤传递到现在。
所以我们需要从根源上去疗愈,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快乐地陪伴孩子,而不是紧张焦虑地控制自己不发脾气。
这里我只是举一种可能性作为例子,启发你觉察,还有很多种可能性,有待你深入探索和疗愈。欢迎你继续分享和探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