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是是非非(一)

    要说晚清名臣,大概大部分人张口就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不过前两位通常是正面的形象,曾文正的识人用人,左宗棠的收复伊犁都是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内容。一提起李鸿章,人们通常第一想到的是曾外孙女张爱玲,第二就是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是,真要将历史细细的读来,李鸿章的是是非非中有很多中国式的权谋,也有为人臣子的无奈。

    一个敢于坚持己见的人

      李鸿章的父亲是曾国藩的同年,李鸿章初入官场也得到曾国藩不少提携,因此他一直以曾国藩门生自称。但他37岁那年却和曾国藩因为“公家的事情”闹翻了。

    在剿灭太平天国时,总负责曾国潘把大本营安扎在了安徽的祁门,李鸿章认为祁门易攻不易守,且是个“绝地”,无路可逃,大本营安扎在这里是自寻死路。于是向既是上级又是老师的曾国藩进言。被拒。曾国潘任命他的另一个亲信幕僚李元度守徽州。李元度文人出身,带兵到徽州后,不听曾国藩“坚守不出”的意见,贸然出击,祁门的门户徽州被破。盛怒下的曾国藩要向朝廷参奏李元度。李鸿章认为,李元度是曾国藩幕僚中资格最老的亲信,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直力挺曾国藩,还救过曾国藩的命,不应该因此就参奏他。于是这次李鸿章带着一干幕僚去和曾国藩讲道理。

  建议没接受,老师很生气。“我说的都对,为什么不接受”,李鸿章一怒之下决定走人。曾国藩更怒了:老夫这么关照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要走?罢了,滚!

    后来李鸿章预言成真,太平天国的大军果然直扑祁门,曾国藩进无可退,当时把遗书都写好了,把刀挂在帐上.随时准备殉国。幸亏手下悍将鲍超率援军在千钧发之际解围。而李元度后来被重新起用,平苗乱,修炮台,办洋务,做得有声有色。

一个计谋的人

      在负气出走的第二年,李鸿章还是在诸人的“劝和”下,回到了曾国藩的帐下。这次复合后,师徒俩再也没有翻过脸。曾国藩对李鸿章开始加速“提拔”一倾力帮李鸿章打造淮军,甚至亲自帮李鸿章订立营规,并把湘军中战斗力相当凶悍的几个营送给李鸿章。

      1862年初,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率淮军共13个营9000人南下上海,开始在江浙地区与实力强大的太平军周旋。在上海,李鸿章不仅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更是开始和洋人打交道,将淮军慢慢更新为“洋枪洋炮”,发展到了六七万人,羽翼初成。1863年就发生了“苏州事件”。

    1863年,李鸿章率军围攻苏州。苏州当时是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苦心经营的底盘,虽然李秀成已去救援天京(南京),但苏州城依然易守难攻。李鸿章当时得知,谭绍光手下守城的太平军将领有纳王郜云官(郜永宽)、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四 王”,以及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启发“四天将”,他们控制着苏州城内四分之三的兵力和六个城门中的四个。四王、四天将与慕王不合,而且郜云官尚有投降之意。(太平天国后期封了2000多个王)

    李鸿章许以重金,于是不久后慕王在与八王发生了口角,康王汪安均趁机举刀行刺,天将汪有为割其首级。慕王手下千余人被杀。但是随后的一场鸿门宴,以郜永宽为首的、做着春秋大梦的八位降将被当场砍死。这被很多历史家和反对者一直诟病。不过客观的说这些农民多是胸无大志的投机分子,留着他们,一旦有待遇不佳或者没有满足其要求,反复的可能极大,且养这些无用之军将需要大笔大军饷,这笔钱对晚清捉襟见肘的财政是笔巨大的负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鸿章很幸运,因为他天资聪慧,有一个好老师,曾国藩可谓是他人生仕途的贵人,但是李鸿章又很不幸,因为他在许多重大历史...
    flyingdance121阅读 1,335评论 0 4
  • 近代中国有一位英雄,他的对手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年少有才,进京...
    辣么嗲阅读 864评论 1 13
  • 前不久在西安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 一个外卖小哥在送餐的过程中被业主捅死,一开始大家以为是小哥送餐晚点引起的纠...
    满谈诗书阅读 552评论 0 0
  • 郭相麟 人生需要创造 在行动的力量中 重新找回对生活的希望 在生命的成长中 圆自己甜美的梦 激情的风吹走了 心灵的...
    郭相麟阅读 386评论 0 0
  • 第一张图,儿子自己剪剪剪的,我不愿意参与,他反倒兴致盎然。我想孩子爱大人始终是多一点的。我反倒是吴在自己所谓的人生...
    木木sani阅读 1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