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pple To Humanism

Jobs = Apple

《Steve Jobs》要重拍了,虽然不知道和之前那个有什么区别。早早看过一些片段,引起我兴趣的是那些久违的,熟悉的词语,也是那些词,让我回忆起那些事。

Hippies

Counter culture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Humanism

Jobs

嬉皮士

反文化

Bob dylan

答案在风中飘

人文主义

Jobs

回忆从《阿甘正传》开始,那个傻瓜,那个越战中的英雄,回到美国,在广场集会中,看到心中的爱人。

那是个值得人类骄傲的时代

美国民众的反战,反文化,反对工业化

他们是嬉皮士

他们在思考

他们想知道

他们唱着Bob dylan的《答案在风中飘》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Forest Gump 在舞台上看到了心中的爱人 Jenny 抱着木吉他表演

高兴的看着jenny终于达成自己的目标,变成一个民谣歌手

Jenny迷人的声音唱着: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迷人的嗓音唱歌

唱《blowing in the wind》

透过《阿甘正传》

进入那个年代

集结着的年轻人或者说嬉皮士

他们反对工业化

反对把地球变成一个工业产品

他们崇尚技术

崇尚人文

渴望回归

他们吸毒

他们乱交

他们有理想

他们集会

他们游行

他们有朝气

最终抵不过现实的残酷

steve Jobs提到一本刊物

一本嬉皮士色彩的书

《全地球目录》

书中记述着各种各样的让人自给自足的技能

医药,工具制作等

编制这个刊物的人们崇尚手工技术,记录从原料到成品的过程以及技巧,因为他们反对冷冰冰的机器

他们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最终嬉皮士们回归现实生活

有的回到学校

有的做了父母为生活操劳

有的远走印度,希望从古老的东方哲学找到真知,其实也许他们想去的是古印度,也就是尼泊尔。

可是嬉皮士一直都不只是历史

人文精神一直都在心中

计算机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全新建设的世界里

那些崇尚技术的人们有先天的优势

他们崇尚人文主义

他们最终建立了硅谷的辉煌

在那个年代

有个深受嬉皮士文化影响的人

他后来远走印度寻找真谛

他崇尚技术

他崇尚人文主义

他创立了Apple

他是Steve Jobs

什么才应该是真谛

人文主义应该怎样融入工作或者是社会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可是在Jobs自传里最后一节有那样一个例子:

It is easy to throw stones to Microsoft.

Bill likes to portray himself as a man of the product, but he is really not.

He is a  businessperson.

Microsoft never had the humanities and liberal arts in its DNA.

Even when they saw the Mac, they couldn't copy it well, they totally didn't get it.

最后一个传说的小故事

Bill Gates向好朋友Steve Jobs要了一台Mac的样机,当时似乎是为了一个合作开发。

后来的结局是Microsoft从Mac里看到了Apple的图形系统,于是以此为原型,做了windows

从最初的windows 到现在的 windows 10

Microsoft 垄断 成功

Bill全球首富

可是他们确定这个是他们要的吗?

steve讲:It is never been my goal.

       所以

什么才应该是真谛?

我想财富和生活应该只是理想的附属品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