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写文章很难,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写一篇千字的稿也像挤牙膏一样要大半天,而且写出来还不满意。
我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对写作并不陌生。可是,在以前,我也曾经仰望着那些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大神们,而现在反而觉得那些不能一口气写出两三千字的人思维太窄。
其实,写作是一种知识的输出,如果写不出来说明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没有可以输出的内容。这个时候,不是急着写,而是先储备知识。如果你要写一篇美食的文章,你得先储备美食的相关知识,你要写一篇旅游的文章,也得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书万遍,其义自见。
当然,读书并不是什么都读,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自己工作领域的书来读。而且,善于做好读书笔记,归纳总结,把一些精彩情节、精彩段落、精彩句子摘录,以备不时之需,关键时刻可以引用。
我以前就很喜欢读报纸,而且有剪报的习惯,把认为好的文章剪下来,有时间就重新翻一翻、看一看,温故而知新。
如果为了追求文采,还可以多读一些名著、名篇、名言、名句,在写作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句,可以使文章的逼格马上提升一个档次,也让读者从一个侧面看到作者的博学多才。
解决了知识储备的问题之后,写作怎么下笔呢?
首先是选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自己可以有感而发的话题,千万避免为了蹭热点而选一个自己不熟悉或不掌握情况的题材,不然就变成了写不出,即使写得也是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写自己做过的事,写最有感触的现象,一定能否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源源不断、文思泉涌。
其次就是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起承转合,怎样使用例子加以佐证等等。
我喜欢先写现象,归纳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展开分述,每部分的分述有融入合适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让人读起来感觉是娓娓道来,并不是纯粹讲大道理的枯燥。
文章的结尾,有一段升华的感悟、或振奋的展望、或隽永的哲理就更好了。
话又说回来,写文章的难,很多时候不是难在没内容,而是难在没心境。
所以,写文章的环境很重要,很多作家为什么都喜欢晚上创作呢?因为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人打扰,静下来的思维反而是最活跃的,海阔天空、天马行空,写起文章来也就能一气呵成、一蹴而就,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在写稿的时候,也喜欢在晚上,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东西南北风。在写之前,会先阅读相关的材料,把自己慢慢进入一种“写作”的状态,在脑海里构思出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结构,然后再下笔。
写完之后,不急着会看,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再仔细看两遍,把一些不够通顺、不够流畅、逻辑不够严谨的地方进行修改,这样呈现出来的稿子就像模像样了,起码不乱很凌乱,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就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尚龙:资深媒体人、高级演讲训练师
一位来自粤西山区的农家子弟,本科从文、硕士学管理,现供职于媒体。出入于政府机关、来往于市井巷陌,心中有道义、肩上有责任,会写作、懂演讲、爱折腾,暂时不卓越,拒绝常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