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怪!我好像没什么童年记忆,除非我把它们煮出来”
出自《饮食男女》
最近重温了一遍《饮食男女》,最喜欢看里面关于厨房跟家宴的镜头,甚至会忘了这电影想说的初衷。
老话总结的精辟。
民以食为天。
在我读书的时候就把这句话常常挂嘴边,当然这只是为了催促我的小伙伴下了课就跟我早早地去食堂吃饭~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曾经有过一段很艰辛的日子,母亲说那会是吃不上白米饭的。我的记忆力也有过这样的一段回忆。那会母亲会去买猪板油回家细细的炸制,熬出猪油,然后油渣子也留着,让我们当零食吃,嚼的嘎嘣脆。
然后在把线面用水捞一遍,趁着热舀一勺猪油拌着就赶紧吃了。那会吃饭没讲究,觉得能吃饱就行,边吃还边伴着母亲一口一句不要舀那么多猪油啦省着点吃的的声音。
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我还偶尔会惦记那个味道,虽然朴实的很,但那却是记忆里一直挥散不去的味道。
后来读了高中开始住校,一星期回一次家。记忆里就都是食堂还有学校门口的大大小小的小吃店小摊的味道。
高中有两个食堂,一个食堂有三块钱一大碗的炒饭跟炒面,好吃管饱还不用排队排的老长,一个食堂有砂锅,四块钱全部的材料都能加一点。这几乎就是我刚进学校里的时候最常吃的东西,怎么吃都不觉得腻。
后来慢慢的熟悉了周边环境,选择的东西也就多了起来。
在最穷的时候跟闺蜜一人一碗两块钱的青菜面也吃的很有滋味,也有过在九点多下了晚自习还跑出去买煎饼果子,唔,那时候还是两块钱一个呢。在很冷的冬天吃一碗热腾腾的手工米粉,还要顺带一杯珍珠奶茶。毕业了很多年每每回家的时候还是要去那走一走即使以前常喝的奶茶店早就没开了。然后走在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里假装自己还是学生模样~
读大学的时候去了一个跟家乡完全不一样的地方,那里冬天很冷,秋天真的有满世界的挂花香。
那里也重盐重辣,火热的一点也不像那个地方表现的寡淡。
后来工作在一个离家两个小时车程的地方。
工作大概就是人生改变的最大分水岭吧。从未想过来这里却偏偏来了,一边抱怨这里的不好却又在这不知不觉的生活了这么久,甚至要一辈子生活在这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总是跟他到处找好吃的。
有一家特别好吃的火锅,很清淡的汤底喝起来却鲜美异常,会噗嗤噗嗤乱跳的明虾,还有他们家看缘分才会有的土豆泥,有一次碰见了,小伙伴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小碟。那里的服务员都操着一口北方口音,会很热情的告诉我们店里什么最好吃,也会将他们的新品拿出来让我们试吃。
还有一家烤肉店,因为那天海底捞人实在太多我们闲逛着在拐角处遇见的,因为好吃我们甚至一度把它当做节假日首选~
还有每个大学的附近都有一条学生街的地方也几乎被我们逛了个遍。
关于这个城市真的好多好多故事。
而这些故事都是跟同一个人发生的,这是我的幸运。
很不凑巧,我的家,我的大学,我工作的地方都不在一个城市。但它们都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回忆跟经历。它让我不管走多远在某一个时刻吃到这个味道都会回忆起那个地方,也让我因为惦记这个味道不舍得走太远。人生啊,吃吃喝喝也就过去了。日升月落,吃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