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对经管图书一向兴趣缺缺,很少涉猎。前不久因为工作关系才勉强翻开了一本经管图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将心注入:一杯咖啡成就星巴克传奇》,然后它就进入了第五期我给大家的推荐书目,你应该知道它有多好看了。
这本书如果简单讲述的是星巴克的企业成长史,那我肯定看不下去。因为我既不关心企业管理,也不爱喝咖啡。多亏了霍华德·舒尔茨真情满满的序言,才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无论你想做成任何事,是在职场打拼还是要创业、投资,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再读。
首先吸引我阅读下去的就是舒尔茨的苦出身(又是一个屌丝逆袭的代表啊)。从3岁起,一家五口就挤在一个政府提供的两居室的廉租公寓里。父亲是个卡车司机,也就是所谓蓝领,母亲是个全职主妇。父亲做着两三份兼职,勉强支撑着全家的日常开支。舒尔茨7岁的时候,父亲的腿受了伤,不能工作了,全家立刻断了经济收入,连弟弟出生的医药费都是借来的(哎,这阵子我怎么尽是读这种麻雀变凤凰的文章)。。。
小的时候,舒尔茨这个宝宝还没有什么羞耻感,整天跟着小区的里孩子开心地疯跑疯玩。随着渐渐长大成人,自卑感越来越重,总想要早日摆脱这种卑微的窘境,也常常埋怨父亲,觉得只要他肯多多尝试,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一事无成。(讲真,很多穷孩子在不懂事的年纪都这样埋怨过自己的父母,伤过他们的心吧。)
高中的时候,他交过一个女盆友,然后在女盆友家被深深滴伤害了。你懂的,老人家一看到有毛头小伙子来抢走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恨不得立刻变成FBI,把对方的背景问个底朝天,故事里的老爸一听说舒尔茨住在廉租房小区,立刻没给他好脸色。
于是,他再也没敢蹉跎岁月,依靠橄榄球这一特长拿到了密歇根大学的奖学金,拥有了新生活的敲门砖。大学毕业后短短6年内,他就走向了人生第一个高峰,在美国最繁华、最热闹的曼哈顿上东区买下了自己的公寓。如果没遇到星巴克,他也许会像大多数人一样满足于这样富足安逸的生活。
这时他已经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但是命运让他与星巴克相遇了,1982年,当他在西雅图喝下第一口星巴克咖啡的时候,他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星巴克的两位创始人杰瑞和戈登聊天时,舒尔茨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和魔力。他马上给太太打了个电话说:“我明白我应该在哪儿生活了,就是华盛顿州的西雅图。”他觉得自己应该成为这魔力的一部分,去把星巴克做大做强。
虽然常年的贫穷带来的短视,让母亲并不支持他的决定,可是他非常清楚,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属于他的时代就会过去了。
他就这样破釜沉舟,放弃优越的生活,以一个小小的市场经理的身份加入了星巴克。
此时,他的太太刚刚怀孕,辞职的风险有多大,他比谁都清楚。不得不说,他的太太也真不是个普通的女人。
如果遇到这样的风口,你会怎么做?肯放下过往,重新出发吗?
这与我今早在得到听到的紫牛基金联合创始人张泉灵的一个观点如出一辙:万万不能辜负时代机会。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大牛,管理能力欠缺。是接受投资成为一个创业公司的CEO,还是继续留下拿高薪?
放下,才能看到成大事的机会。
1983年,成为星巴克市场部和海外零售部经理的舒尔茨到意大利米兰参加一个展会,被意大利的咖啡馆文化震惊到了。他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惊讶地发现,咖啡师一边磨咖啡豆、压进浓缩咖啡、蒸牛奶、递给顾客,一边友善地与顾客聊着天。店里还设置了座椅,人们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找熟人聊天。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美国的咖啡馆里既不设置座椅,也不卖咖啡饮品,主要售卖咖啡豆。
于是他满怀激情地想要在星巴克引进意大利浓缩咖啡,借此彻底颠覆美国人喝咖啡的方式。但在他的老板们眼里,星巴克是一个零售咖啡豆的企业,不是餐馆或酒吧,供应浓缩咖啡有损他们视为使命的咖啡店的尊严。舒尔茨花了长达一年的功夫才说服老板,让星巴克供应浓缩咖啡。星巴克第6家店开张时,舒尔茨终于得到许可,开一家浓缩咖啡吧作为尝试。
这就是星巴克帝国的开端。
正如书名一样,我们做任何事只要“将心注入”,专注去做好每一个产品,终究会走向成功。
写作也是一样。